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是在常规种植(行株距150×50厘米)的成年条栽茶园中采用免耕减耕技术。八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免耕减耕处理根系发达,单位土体内吸收根与总根量的比率,比常规耕作分别高19.28%和13.77%;中下层土壤容重减轻,有效孔隙度较高,通气透水性能良好;后期产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常规耕作,鲜叶品质基本接近,亩成本分别比常规耕作减少17.03%和12.27%,经济效益显著。作者认为,在建园时土层经过50—80厘米深翻,施足基肥,树冠覆盖度达80%以上的常规条栽成年茶园推行免耕减耕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3.
有机茶商机     
人们大概都有进入茂密森林中的感觉 ,它没有人为的干预 ,清新、繁荣、旺盛。枯萎的植物残体入土后 ,分解成为新的植物营养 ,有机茶的生长过程就是模仿这个自然的循环。而现代茶叶采、制、包装、贮运技术的应用 ,远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因此 ,这种纯正风味的有机茶 ,正是消费者保健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追求全天然、无污染、高品位 ,与回归大自然心理要求相适应 ,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为此 ,去年 11月中旬 ,中国国家内贸局、财政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向各界宣布 :“以开展绿色通道 ,培养绿色市场 ,提高…  相似文献   
4.
立体茶业不是通常按不同海拔高度栽培茶树以求在空间结构上呈现高、中、低的配置和在采收时间上实现早,中、晚结台的茶业。本文讨论的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的内容指的是十字形大茶业。经济界人士“把由狭义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合在一起的大农业称之为‘一字形大农业’,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上,加上‘农业服务’,在‘一字形大农业’之下,加上‘农产品初级加工业’,成为一个‘十字形大农业’”。把这  相似文献   
5.
汪莘野 《中国茶叶》1993,15(2):34-36
百多年来,茶树的种植只在有限的地域发展,90%左右的茶叶产量集中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如今,茶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创汇商品。此外,由于茶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长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者的经济收入,茶叶产品又有较稳定的国内、国际市场,所以,发展茶叶生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改善贫穷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一、茶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农业区划的研究,是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08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农作物种植业区划,是农业区划的重要内容,茶业区划属于种植业区划的一部分,是发展茶叶生产,实现茶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对实现茶叶生产区域比、专业化,高速度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茶叶区划的研究,为合理调整茶叶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红碎茶出口的历史不长,对生产、销售上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尚不够深入,出口成本高.换汇能力低。使得进一步扩大红碎茶对外贸易步履更加艰难。近年来,换汇成本一涨再涨,大大削弱了我国红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  相似文献   
8.
龙井茶区采制制度,已由七十年代中期的全年采制龙井茶而转向现今的“龙井—炒青”复合生产。即春茶前期生产龙井,后期和夏秋茶采制炒青。这里姑且不去奢谈产生这种制度的原因,而是根据龙井43号品种(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茶园在春茶期间分别采制龙井、炒青、龙井—炒青组合的有关资料,遵照生产上的任何变革,如采用新品种、推行新技术和改革生产制度等,都可以改变投入和产出的函数关系的原理,对现行采制制度作些经济分析,为生产某种最佳茶类或组合,提供技术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茶树栽培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内外都围绕茶叶产量构成因素与生态、生境条件的关系,从茶园种植密度、茶树理想树型、器官相关生长、育芽分枝特  相似文献   
10.
汪莘野 《茶报》2000,(4):13-13
人们大概都有进入茂密的自然森林中的感觉,它没有人为于预,清新、繁荣、旺盛,枯萎的植物残体,入泥后分解成为新的植物营养。有机茶的生长过程就是模仿这个自然的循环。而现代茶叶采、制、包装、贮运技术的应用,远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因此,这种纯正风味的有机茶,正是消费者保健和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