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武新娟 《饲料研究》2021,(2):135-137
马铃薯淀粉渣富含养分、成本低、产量高,是良好的饲料来源。文章分析马铃薯的饲用价值,从青贮和发酵两方面综述马铃薯渣的饲用化研究现状,并提出马铃薯渣饲用潜力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展望其饲用化的应用前景,为马铃薯渣的饲用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合绥棱地区种植的糯玉米品种,以品种垦粘1号作为对照,对10个不同糯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所有品种除京科糯387产量较对照低,其余品种均高于对照;各品种品质总评分京科糯2000E、京花糯2017、京科糯2016、京科糯2000、农科糯336高于或等于对照,其余品种低于对照;其中京科糯2000鲜穗产量高,品质好,但株高、穗位较高,倒伏风险较高,建议谨慎种植,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3.
乡糯3是以自育自交系SLN1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SLN1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30059。该品种株高285cm,穗位高142cm,成株可见15片叶。果穗长锥形,穗轴白色,穗长18.6cm,穗粗5.4cm,穗行数16~18行,籽粒糯质型、白色,百粒重36.1g。2020-2021年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9573.0kg,比对照金糯262增产9.4%。其果穗甜糯适口、弹性好、风味佳,成穗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乡糯 4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 SLN13 为母本、自育自交系 SLN14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于 2023 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 20230060。该品种于2020-2021 年参加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 19159.3kg/hm2,比对照金糯 262 增产 6.8%。其果穗甜糯适口、弹性好、风味佳,成穗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至第三积温带作为鲜食玉米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6.
7.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种植的纤维用工业大麻品种,2019年对13份黑龙江省当地主栽工业大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田间农艺性状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个纤维用的引进品种纤维产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新麻1号>庆麻7号>中麻18号>中麻13号>汉麻10号>火麻1号>庆麻5号>庆麻6号>龙麻7号>中麻1号>汉麻12号>汉麻1号>庆麻2号。5个品种的纤维产量均高于对照火麻1号(ck),其中新麻1号表现最好,纤维产量为1.992 t/hm2,庆麻7号、中麻18号稍低于新麻1号,三者显著高于对照火麻1号。庆麻5号、庆麻6号、龙麻7号纤维产量低于对照品种火麻1号,但差异不显著。中麻1号、汉麻12号、庆麻2号纤维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火麻1号。另外由于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汉麻10号抗病性较弱,龙麻7号抗倒性较弱,增加了种植成本和风险,所以不推荐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种植,其余品种均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20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生产区很大一部分在降雨不均或水资源不足地区,为满足此类地区品种需求,对马铃薯开展抗旱性评价。选择20个马铃薯常规栽培品种,在块茎膨大期对其植株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成熟期测产,综合评价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胁迫后19个品种减产均达50%以上。测定的5个生理生化指标均与抗旱系数和指数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马铃薯品种抗旱性评价的指标。根据5个指标干旱胁迫后的测定数据计算隶属函数值,结合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评价品种抗性,筛选出克新19号、克新21号、成功、克新2号和东农303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和加拿大分别经过20多年群体改良的8个新型栽培种改良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单株块茎重、单株块茎数、淀粉含量、薯形、芽眼深浅、薯皮色、薯肉色7个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加两国的学者在新型栽培种资源改良与创新上采取显著不同的策略。中国突出块茎产量的选择,而加拿大重视块茎商品率的选择;中国追求群体的一致性,关注资源自身性状的表现,而加拿大则相对重视保留群体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