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同生育期对棉花植株喷施"全精控"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固体生长调节剂"全精控"对棉花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能有效控制棉花的株高、果节数、果枝始节高度以及棉花中部果枝长度;使棉花株型更加紧凑,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棉花的光合作用效率;对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棉蚜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棉农更好地防治蚜虫,根据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施药时间。通过2018年和2019年对豫东植棉区棉花苗期发生情况的人工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进行棉花苗蚜发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变化对蚜虫种群数量影响明显,苗蚜达到峰值的气象条件为高温29℃~31℃,低温18.7℃~25.6℃,相对湿度59.5%~63%;37℃以上高温僵蚜大量出现,单日降水量超50 mm(或连续5日湿度大于75%)种群数量明显下降;不适宜气候条件下会大量产生有翅蚜来适应新环境,连续5天平均气温超过25℃种群繁殖受抑制;若蚜有始发、高峰、衰退期,并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3.
棉花-荷兰豆套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植棉效益。本文从棉花品种选择、轻简化管理技术、水肥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集中采摘和荷兰豆选种、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摘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豫东地区棉花-荷兰豆套种轻简化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综合效益,总结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稳定豫东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引进5个荷兰豆品种,以筛选出适宜在豫东地区和早熟棉套作的荷兰豆品种。结果显示,口感脆嫩、产量高的金船白花双荚818和豌豆6号,开花时间比较集中,便于采摘,株高和棉株相近,适宜攀附在早熟棉植株上进行套作;早熟棉套种金船白花双荚818综合经济效益为50 223元/hm2,套种豌豆6号综合经济效益为49 319元/hm2,效益可观,值得在豫东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豫东棉区5年的苗蚜监测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苗蚜数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结果表明,在16~25℃、相对湿度为50%~75%的气象条件下,苗蚜数量迅速增长;特殊气象条件对苗蚜发展有抑制作用,建议在连续5 d平均气温高于25℃、多日相对湿度高于75%,或出现多日连续性降水时采取人工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时应注意防治其他害虫,以加强对棉花蚜虫的监测和防治,推动棉花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型化学打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在豫东推行棉花化学打顶,以配合轻简化栽培管理,顺应棉花全程机械化发展要求,对新型化学打顶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化学打顶剂可以有效降低棉花的株高、减少果枝数,有效抑制棉花顶尖生长,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衣分,基本可以起到类似人工打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豫东地区进行麦棉套种和麦后移栽条件下棉花统一密度、不同行距的试验,以探讨简化栽培并适用于机械收获的植棉模式.结果表明:麦套棉行距76 cm、株距19.5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麦后移栽棉行距76 cm、株距17.5 cm,种植密度7.50万株·hm-2;这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高,是较为理想的机采棉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农药,指导水稻生产,本研究借助于开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支持,以10%己唑醇乳油、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为供试药剂,以汴稻1号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己唑醇乳油和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87.99%和87.67%,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且对水稻安全,可分别使水稻较不施药对照增产8.9%和8.5%。因此,上述两种药剂可以作为今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药剂,建议在生产上重点推广使用,也可以用10%己唑醇乳油、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按比例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汴棉511是采用杂交和后代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2009—2011年参加了河南省棉花中间试验,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抗病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5种不同扦插密度对汴稻1号新品种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汴稻1号的扦插密度在15 000穴/亩和17 000穴/亩时产量最高,效果最好。汴稻1号的适宜扦插密度范围为15 000~19 000株/亩。生产上大面积种植汴稻1号时,为充分发挥汴稻1号的高产潜力,建议扦插密度控制在17 000穴/亩左右,以获取较高的产量水平,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