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商水县夏玉米基本形态与特征,包括根、茎、叶、花、籽粒等,并分析了玉米生殖器官分化与叶的同伸关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栽培方式大豆栽培形式多种多样,演变复杂,单作、间作、套作与混作并存,因地而异,黄淮海夏大豆主产区多实行单作,亦有部分以间作为主。二、轮作倒茬轮作倒茬是大豆的增产措施之一。连续两年年以上夏季种大豆会造成减产,减产的原因在于,土壤养分的非均衡消耗,土壤中水解氮和速效钾明显减少,锌、硼成倍降低,土壤酶活性下降等;一些病虫害加重,如根腐病、胞囊线虫病、霜霉病、地老虎、蛴螬等;并且大豆根系分泌的毒素会积累,土壤的理化性质会恶化等。因而播种前应选好地块,避免夏季大豆连作。  相似文献   
3.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原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逐年加重的趋势,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豆叶面喷施硼酸、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的发生程度差异显著;与喷清水(对照)相比,从6~7叶期开始用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施5次,大豆"症青"株率(0.3%)和瘪荚率(10.81%)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22.2个和25.9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2.53倍;喷硼酸的大豆症青"株率(20.0%)和瘪荚率(31.44%)仅下降2.5个和5.27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1.26倍,不同大豆品种对喷施硼酸的反应不一致,周豆19喷施硼酸后"症青"株株率和瘪荚率升高,相对单株产量下降,其他品种则表现出单株产量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虫害,但造成危害的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淮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SCN)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调查小种分布情况,确定优势小种对抗病育种有重要意义。2012-2015年,取样调查黄淮地区6个省份土样,利用Riggs模式鉴定生理小种,绘制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分布图,并与文献报道结果对比,探讨黄淮地区SCN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黄淮大豆主产区均有分布,在采集受SCN感染的322份土样中,112份被鉴定出生理小种类型,包括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和11号小种。其中,57份为2号小种,占样本总体的50.9%;26份土样为5号小种,占23.2%;11份土样为4号小种,占9.8%,1号、3号、6号和11号小种分别占总体的4.5%、5.4%、4.5%和1.8%。依据不同生理小种在各省发生频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河南分布5号、2号、3号、11号小种;河北分布2号、5号、6号、3号、4号小种;安徽分布2号、5号、6号、3号小种;山西分布2号、4号、5号、1号、3号、11号小种;山东分布2号、3号、5号、1号、6号小种;江苏分布2号、5号、1号小种。以上结果表明,2号小种是目前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其次是5号小种,致病力最强的4号小种主要分布在山西省。在黄淮海地区,抗线虫育种目标应以抗2号生理小种为主,兼抗5号小种,部分地区应以兼抗2号和4号小种为主。在黄淮地区3号、6号和11号小种是新发现的小种。与2001-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黄淮海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有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地膜复盖栽培西瓜,成熟早、产量高、增加经济效益,西瓜种植的株行距,一般株距为50厘米,行距140厘米,从播种伸蔓约需35—50天。如果在西瓜伸蔓前到空垅上种一茬春菜,在西瓜掩间种植直立生长的蔬菜,就可以做到一年二收、三。收地膜西瓜比不复膜的可提早成熟15—24天,如果选用早熟品种,再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技术,西瓜收获后还可以复种一茬秋菜,做到一年三收或四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增加玉米产量,指导玉米的生产,分析玉米生长发育与温度、日照、水分、土壤、肥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因为早菊开花比较早,一般在“十一”前后开放,因此又被称为“国庆菊”。培育早菊应在4月清明节后进行扦插繁殖,生根后及时上盆。一般进行3次摘心;第一次在菊苗成活后,留5~7片叶进行摘心;第二次在菊苗长到15~20厘米时摘心;最后一次摘心在6月底或7月初进行。第三次摘心的时间必须严格掌握,如果过早不到国庆  相似文献   
9.
薰衣草精油改善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应用品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现有壳聚糖基食品包装膜的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该文使用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了添加薰衣草精油的壳聚糖基复合膜。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膜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对膜的厚度、机械性质、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接触角、水溶性、溶胀性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成分占据了壳聚糖骨架中的部分官能团的位置,降低了壳聚糖分子中共价键的振动强度,同时膜中可以与水形成亲水键的自由H基团减少,膜的含水量降低。薰衣草精油的添加,增大了膜中壳聚糖乙酸盐的含量。膜的厚度和薰衣草精油添加量并不成线性关系,所得膜的厚度范围为(20.60±0.34)~(23.35±0.65)μm。随着薰衣草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8%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3.44±0.33)MPa和3.74%±0.02%。与壳聚糖膜相比,薰衣草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的可挥发物质量分数较低,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2%时,可挥发物质量分数最低,为8.98%±0.05%。薰衣草精油的添加,增大了膜的溶解性,但膜在水中的溶解度均不大于(1.21±0.04)mg/100 g,属于难溶物质范畴。膜的接触角和溶胀指数都随薰衣草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即当薰衣草精油添加量为10%时,膜的接触角和溶胀指数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73°±0.32°和0.62±0.01。薰衣草精油的加入改善了由浇铸-蒸发-碱浸法制备的CS基复合膜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研究结果为薰衣草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生新品种豫花9326是河南省花生升级换代的理想品种,但配套的施肥方案尚不完善。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肥料配比处理对豫花9326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肥料配比为尿素343.5 kg/hm2、过磷酸钙93 kg/hm2、氯化钾217.5 kg/hm2、钼酸铵0.30kg/hm2、硼酸9.0 kg/hm2、硫酸钙450 kg/hm2时豫花9326产量达到7 973.75 kg/hm2,经济效益为51 977.75元/hm2,扣除肥料成本后净效益比对照增加3 217.5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