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渍化导致土壤中养分流失、土壤结构被破坏,是阻碍新疆绿洲农业向前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棉粕对不同类型盐渍化(NaCl盐渍化、Na_2CO_3盐渍化)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探究其变化。结果表明:小粒级团聚体(0.25 mm、0.25~2.00 mm)中有机碳含量高于大粒级(2.01~5.00 mm)团聚体中碳含量,全氮含量则相反。两种盐渍化土壤施入棉粕后可以减少2.01~5.00 mm大粒级团聚体比例,增加小粒级团聚体比例,不同含量氯化钠盐渍化+棉粕处理的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增加幅度大于不同含量碳酸钠盐渍化+棉粕处理,小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和大粒级团聚体中全氮含量是影响盐渍化壤养分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固定翼飞机喷雾作业雾滴飘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固定翼飞机喷雾作业雾滴飘移的规律,针对GP-81A航空喷头的3~#、4~#、5~#喷嘴,以农用航空常用的Y-5B飞机为平台进行航空喷雾作业试验,采用采样杯采样方法,通过改变雾滴粒径、航高、侧风风速3个因素开展雾滴的飘移沉积试验研究。通过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3个因素对雾滴飘移均有显著性影响,对沉积量的影响权重大小为:雾滴粒径侧风风速航高;通过回归方程估算出不同试验条件下总沉积量的大小,进一步分析了3个因素对沉积量大小的影响;根据拟合结果及比较分析综合来看,当喷头型号为5~#,航高为5 m,侧风风速为1.5 m/s时作业喷洒效果最佳;通过AGDISP对不同雾滴粒径条件下雾滴的飘移轨迹及沉积量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雾滴粒径对航空喷雾飘移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固定翼飞机实际喷洒作业中减少雾滴飘移、提高农药使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GP-81A系列航空喷头的雾滴粒径分布情况,该文针对GP-81A系列航空喷头进行了风洞条件和飞行条件下的雾滴粒径及分布测试,通过高速风洞测试系统模拟飞行时产生的高速气流开展了气流大小对雾滴粒径及分布的影响研究;基于农用航空常用的Y5B飞机开展了不同型号喷嘴航空喷雾时的雾滴粒径及分布研究;同时,比较了相近喷雾压力条件下,相同喷嘴在风洞条件和飞行条件下的雾滴粒径及分布差距。试验结果表明,风洞条件测试时,当风速小于33.8 m/s时,雾滴粒径随气流的增加而增大;而当风速大于33.8 m/s时,雾滴粒径随气流的增加而减小,足够大的气流可以使雾滴进一步雾化。当气流在33.8 m/s时,7#喷嘴雾滴粒径最大,为491.1μm;当气流在84.87 m/s时,2#喷嘴雾滴粒径最小,为202.1μm。该系列喷头的6种不同喷孔的喷头的雾滴粒径均大于150μm,说明该喷头航空喷雾时的飘移损失较小。在喷雾压力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风洞条件下的雾滴粒径测试结果略高于飞行试验结果,主要原因是距离喷头出口的测试位置不同。风洞条件和飞行条件下的雾滴谱相对宽度S值均较小,表明雾滴分布较均匀,而飞行条件下的雾滴分布更均匀些。该研究为进一步优化航空喷头的作业参数,开展减少雾滴飘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与大豆SMV3号株系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的遗传研究一直是大豆抗病遗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哈91R3-301×黑农41组合构建了遗传群体,其F2分离单株的SSR标记基因型基本符合1:2:1的比例,说明这个群体没有偏分离。根据F3株系的病情指数分布推测SMV3的F2成株抗性似乎由多基因控制。根据SSR分子标记的基因型和F2:3株系对SMV3抗病性表型结果连锁分析,推测Satt296是与大豆花叶病毒(SMV)3号株系抗性主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应用Joinmap作图软件将该标记定位在D1b连锁群上,这一结果与部分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与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其他的RIL群体中的验证得到了初步证实,推测定位在D1b连锁群上的抗性座位可能是控制SMV3的主基因之一,该标记可望应用于大豆抗SMV3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棉粕腐植酸肥料与聚丙烯酰胺改性复合肥料在棉花上的效果,选择最优棉花肥料及施用方法,研究了两种新型肥料及两者混合施用对棉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粕腐植酸肥料(H)能在生育前期明显提升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较不施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处理(S)分别增产32.1%和5.4%;聚丙烯酰胺改性肥料(P)能明显提升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生育后期可提升干物质积累速率,较CK和S处理分别增产30.3%和4.0%;棉粕腐植酸肥料与聚丙烯酰胺改性肥料混合施用(P+H)可显著提升棉花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增长效果明显,产量较CK和S处理分别增产41.9%和13.2%,是适宜新疆棉花生产的肥料。  相似文献   
6.
棉粕对盐渍化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绿洲区盐渍化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问题,研究棉粕改良盐渍化土壤对土壤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新疆优势资源棉粕输入对盐碱土壤质量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田间试验小区,模拟不同梯度盐碱土壤条件,相对应施加一定的棉粕用量。【结果】两类盐化土壤中0.25的大团聚体约占86%,其中以5 mm粒径团聚体总量最大。各团聚体中,盐基离子平均含量的大小为Na~+Ca~(2+)K~+Mg~(2+)。氯化钠型土壤交换性Ca~(2+)和碳酸钠型土壤中交换性Mg~(2+)主要储存于20~40 cm土层。在不同粒径中,碳酸钠型土壤中交换性K+和两类盐化土壤中交换性Na+主要分布于微团聚体中,交换性Mg~(2+)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分布较为均匀,氯化钠型土壤中交换性K~+和交换性Ca~(2+)主要分布于大团聚体中。在同一土层中相同浓度和棉粕的处理下,5 mm和2~5 mm粒径中氯化钠型土壤中(Ca~(2+)+Mg~(2+))/(K~++Na~+)含量的比值均高于碳酸钠型土壤,其余各粒径则相反。说明二价盐基离子的积累和一价盐基离子的减少促进了氯化钠型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性较好。【结论】棉粕对氯化钠型土壤较碳酸钠型土壤改良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航空AT系列固定翼飞机常用喷头的雾滴粒径分布情况,选取了CP-03喷头并对其进行了风洞和飞行条件2种情况下的雾滴粒径分布测试。试验中收集水敏纸,试验结束后利用扫描仪扫描,再导入iDAS PRO雾滴沉积分析软件进行雾滴粒径分布情况、雾滴覆盖率及回收率情况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头型号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出口风速的增大,雾滴粒径呈递减趋势。当出口风速分别为51.5,60.7和70.4 m/s时,1~#孔+A的雾滴粒径最大,分别为374.4,297.1和229.6μm,同时,喷头的结构(孔径和喷雾面的导流角)也对雾滴粒径有直接的影响。该研究为航空喷头的作业参数提供了依据,在实际作业时,需要根据作业对象和防治要求合理匹配喷头结构、作业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参数,从而达到最佳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8.
明沟排水对盐渍化枣田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明沟排水对盐渍化枣田土壤盐分分布规律的影响,明确明沟排水降盐效应,为提高枣树经济效益和生态防护效应以及盐渍土长期改良治理措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盐渍化枣田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并对该土样进行水溶性盐含量、电导率、pH值和土壤盐基离子当量比的测定。[结果]同一深度土层,随着与明沟距离的增加,盐基离子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距离明沟0m处盐基离子含量最高,之后随距离的增加含量显著降低,在40m处达到最低,40m以后盐基离子含量显著增加。此外,距离明沟40m处土壤盐害作用明显降低,盐基离子类型由NaCl型转变为盐害较轻的CaCl_2型和Na_2SO_4型。[结论]明沟排水降盐效果最佳的范围在40m左右;由于滴灌和离子迁移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在土壤表层和底层出现了盐基离子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处理下滴灌甜菜冠层的高光谱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甜菜冠层高光谱特性,对不同氮素处理下滴灌甜菜冠层反射光谱以及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全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与氮素运筹模式10∶0相比,氮素运筹模式7∶3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冠层光谱"红边"在叶丛快速生长期较低,在糖分积累期较高。甜菜冠层光谱红边具有"双峰"现象,且"双峰"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减弱,随施氮量的增加,愈加凸显。光谱变量与叶片全氮含量显著相关,红边幅值Dλred、红边峰值面积Sred、红边位置λred与LAI、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表明通过高光谱反演滴灌甜菜农学参数进行氮素营养状态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滴灌甜菜叶绿素含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甜菜叶绿素含量与高光谱植被遥感的定量关系,探索建立干旱区甜菜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即时监测甜菜生长状况,选取新疆滴灌甜菜(Beta356)为研究对象,利用ASD野外高光谱仪在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与糖分积累期采集各处理反射光谱,并同时测定叶绿素含量,分析原始光谱反射率和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光谱特征参数和敏感波段植被指数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区(700~1 300 nm)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红边(680~760 nm)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原始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区(700~1 300 nm)随着运筹管理的递进呈现升高趋势,红边(680~760 nm)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原始光谱反射率和一阶微分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最大正相关分别位于902 nm(r=0.574,P<0.01)和676 nm(r=0.843,P<0.01)附近,最大负相关分别位于611 nm(r=-0.664,P<0.01)和1 138 nm(r=-0.727,P<0.01)附近。对所建12个线性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其中差值植被指数DR676–DR446和DR676估算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774和0.781,以DR676所建立的估算模型最优。本研究为快速无损监测甜菜生长状况、制定氮素管理方案、指导甜菜氮肥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