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2.
特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特优多系1号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4年用野败型不育系龙特甫A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制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一、特优多系丑号的主要特征特性特优多系1号属籼稻基本营养型,在闽南稻区可早、晚稻兼用,闽北及闽南高海拔山区可作中、晚稻种植。在漳州市种植全育期早稻140d左右,中稻135~140d,晚稻125d左右。熟期比汕优63略早或相当,株高110cm左右,株叶形态好,株型集散适中,主茎总叶片数16~17片,分蘖力强,分蘖起步早,成穗率较高。叶层结构理想,叶片挺直,叶色浓绿,上部三片功能叶叶角小,剑叶短且直立,后期转色…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漳州市农业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漳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不足。着重提出随着世贸大门即将打开 ,漳州市农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漳州市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①加强农业发展规划、宏观管理 ;②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 ,增强竞争力 ;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搞好漳台合作 ;⑤以“龙”型企业推动农业规模产业基地建设 ;⑥发展高新技术 ,促进漳州传统农业的升级换代 ;⑦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业投资贷款 ;⑧加强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农科所水稻育种在原有基础上 ,得到省、市科委的大力支持 ,参加省农科院主持的全省水稻育种攻关。按照育种目标 ,全体育种工作者协同努力 ,经过近 2 0a的研究、创新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先后培育出以特优 6 3为主的杂交水稻高产组合和一些常规优质品种 ,通过省、市和全国审定 ,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至 2 0 0 0年全国累计推广 4 5 0万多hm2 ,增产稻谷 345万t,增创社会效益 5 2亿元 ,特优 6 3还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 0a的育种攻关 ,既出成果 ,又造就了一大批高级农业科研推广人材。在迈向新世纪 ,进行新一轮攻关中 ,提出通过高新技术 ,创新育种手段 ,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组合 )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特优多系1号分期播种试验,考察该组合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叶面积、干物重等性状,分析该组合在早、晚季栽培季节的适应性和播插适期,试验结果表明,其作早稻种植季节适应性较广,漳州地区可在2月中旬开始播种,4月上旬前后栽插,秧龄在45d以内为宜,晚季种植夏季高温易使其营养生长期缩短,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栽插,以秧龄20d,不超过25d来确定播插期,同时要注意秧龄较长的须多插基本苗,以保证足够穗数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6.
特优77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用龙特甫不育系与明恢77恢复系配制而成,1998年早季通过漳州市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年以来,先后在云霄、龙海等地大面积种植,1998年早季漳州市推广0.67万hm2以上,龙岩市每年亦推广1300多hm2。厦门同安区也有较大面积种植,且作为早杂优组合推广。该组合在各地表现中熟、高产、稳产、较抗稻瘟病,适合闽南做早、晚稻种植。l特征特性特优77属基本营养型,做早稻栽培3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30d左右;晚稻7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15~118d。株型集散适中,分案力中等,叶片较挺直,株高90~95cm,每666…  相似文献   
7.
特优多系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多系1号TeyouDuoxi1郭福泰方源良林祥鹏郑德兴(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363005)特优多系1号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94年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制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997年10月通过福建省鉴定,1...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近代我国水稻栽培研究的特点及技术的改进1 我国水稻栽培研究的特点我国人多地少 ,人均耕地占有量极少 ,为满足供养日益增多的中国人口和生活日益改善的巨大需求 ,不得不在有限耕地上提高土地生产率。水稻栽培研究从指导思想到研究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 ,取得长足进展。在研究思想上 ,开始应用系统论观念从改革单项技术入手 ,转向重点研究栽培技术体系整体方案的配套、组装 ,研究环境与系统间的关系 ,使栽培研究向综合方面迈进一大步。在研究目标上 ,由过去单纯追求高产解决温饱转变为高产、优质、高效三者并重。在研究方法上 ,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