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5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otter喷雾法测定阿维菌素尧哒螨灵、噻螨酮尧螺螨酯和乙螨唑对荔枝叶螨成螨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5种药剂对荔枝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荔枝叶螨成螨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799 、1.05426mg/L,噻螨酮、螺螨酯和乙螨唑3种杀螨剂对荔枝叶螨成螨无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乳油、15%哒螨灵乳油和5%噻螨酮乳油对荔枝叶螨的速效性较好,而240 g/L 螺螨酯悬浮剂和110g/L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较差,药后2d,供试药剂各处理中15%哒螨灵乳油1765倍处理的防效(90.00%)最高,而110g/L乙螨唑悬浮剂6500倍处理的防效(57.04%)最差;药后7d,供试药剂各处理的防效均达到89%以上;药后15d,除5%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外,其余药剂处理的防效均达到100.00%,5%阿维菌素乳油8333倍处理防效(91.31%)最差,供试的5种药剂均能达到防治要求,持效期长,可用于荔枝叶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选取在E.coli中对于dsRNA表达比较重要的3个因素,即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利用已经构建好的大肠杆菌E.coli HT115(DE3),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dsRNA在HT115(DE3)内的最优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工程菌在诱导时间8 h、诱导温度30℃、诱导剂浓度10.0 mmol/L的培养条件下所得到的dsRNA表达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在广州番禺进行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甘蔗蛴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5%二嗪磷·杀虫双颗粒剂对甘蔗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每667 m2制利用量1 272 g(有效成分1 049.4 g)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可达到8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杀虫双颗粒剂和10%二嗪磷颗粒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甘蔗蛴螬的危害,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2009—2010年在广州番禺进行24%甲萘威·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4%甲萘威·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制剂每667 m2用量110、140、170 g处理对水稻稻飞虱速效性差,但持效期长,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3、7 d,3个剂量处理对稻飞虱连续两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4%~71%、75%~84%和80%~95%,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危害。生产上,推荐24%甲萘威·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的制剂用量为每667 m2用110~140 g。  相似文献   
5.
荔枝粗胫翠尺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荔枝粗胫翠尺蛾雌雄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粗胫翠尺蛾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羽状,分布有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芽孢形感器、耳形感器、指形感器等7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芽孢形感器雄虫特有。  相似文献   
6.
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周期变化——生物钟(circadian clock)。鳞翅目昆虫是当前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群体,包括蝴蝶和飞蛾约16万种,其中近70%的重要农林害虫属于鳞翅目。而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对于深入剖析鳞翅目昆虫丰富多变的生理行为调控机制,有效开展鳞翅目经济昆虫的生产及农林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昼夜节律生物钟对鳞翅目昆虫孵化与取食、生长与变态、生殖与滞育、求偶与迁飞等生理行为的影响,重点概述了鳞翅目昆虫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生物钟与内分泌激素协同调控机制等重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物钟原理探讨了鳞翅目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及重要生态意义,展望了将生物钟理论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和经济昆虫饲养改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剂,以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实验材料,在2020年和2021年开展了6种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225 mL/hm2、8%甲氨基阿维菌素·虱螨脲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9%甲氨基阿维菌素·茚虫威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g/hm2处理对草地贪夜蛾药后1天的防效为69.52%~81.01%;药后3天的防效达到最高,为90.22%~96.05%,明显优于其他3种药剂。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悬浮剂制剂用量450 mL/hm2、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用量750 mL/hm2处理药后7天防效达到最高,为85.23%~92.74%,明显优于其他药剂。以上5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防效优于常规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在玉米上进行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唑虫酰胺用于防治甘蓝田常见害虫的可行性和合适剂量,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相应方法测定了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黄条跳甲和蚜虫的防治效果.2018年和2019年试验中30%唑虫酰胺悬浮剂90、112.5 g/hm2对小菜蛾药后7天防效达85.63%、89.17%和88.54%、91.34%,略高于或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荔枝蒂蛀虫是荔枝、龙眼上的主要害虫,深入认识其产卵选择机制,对于该虫的有效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产卵选择试验,测定荔枝蒂蛀虫对荔枝果实、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颜色、形状和大小以及荔枝嫩叶和老叶等的产卵选择。【结果】荔枝果实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即使在无法接触果实的情况下,成虫也可在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直接产于果实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将荔枝果实密封包裹或烘制成果干后,则未观察到成虫在上面产卵。可见,荔枝果实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其气味中。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的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成虫在200~400目(0.038~0.075 mm)筛网表面产卵较多,在复印纸、80目(0.18 mm)和100目(0.15mm)筛网表面产卵较少,该虫偏好在表面具有细小缝隙的产卵介质上产卵,表面过于光滑或缝隙过大均会减少其落卵量。但当荔枝果实被密封包裹后,即使表面纹理结构适合,成虫也不产卵。荔枝蒂蛀虫对产卵介质颜色、形状和大小均无显著的选择性。此外,荔枝蒂蛀虫可在装有荔枝嫩叶和老叶的产卵介质上产卵,其落卵量与装有荔枝果实的产卵介质上的落卵量无显著差异,说明荔枝叶片和果实一样,均可吸引成虫产卵。【结论】荔枝果实、嫩叶和老叶均可吸引荔枝蒂蛀虫产卵,该虫对产卵介质表面纹理结构有选择性。荔枝叶片表面光滑,可能是荔枝蒂蛀虫在自然条件下较少选择在叶片上产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8 种杀虫剂对广东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8种杀虫剂对广东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防效投入比关系。【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0 g/L虱螨脲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亿PIB/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等8种药剂对广东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25 g/L溴氰菊酯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 g/L虱螨脲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亿PIB/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3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最高防效分别为70.75%、66.75%、92.23%、75.21%、84.29%、92.52%、88.12%、71.41%;防效投入比分别为11.60、5.56、13.56、8.05、9.00、18.76、42.13、87.50。【结论】在用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推荐使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在用药预算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优先推荐50 g/L虱螨脲乳油、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亿PIB/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可用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