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1.
玉米籽粒和果穗离体培养技术的改进及在籽粒败育研究中的应用张风路,王志敏,王纪华,赵明,王树安(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100094)赵久然,郭景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00081)玉米籽粒和果穗的离体培养是将人工授粉后的玉米果穗或籽粒在一定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张风路  赵久然 《作物学报》1999,25(4):508-512
本文对籽粒败育与乙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两类不同基因型(果穗顶端败育类型和正常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对籽粒发育前期乙烯的代谢变化进行了双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的乙烯释放量在授粉后的0~8天((0~8DAA)出现高峰。同期败育类型玉米籽粒的乙烯释放量显著高于正常类型;在同一类型中又表现为顶部高于中部。这种乙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玉米籽粒离体培养技术及其在子粒发育生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果穗离体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子粒败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综述了玉米子粒败育的生理生态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玉米子粒败育机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玉米子粒败育的综合调控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源库调节、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等方面综述了前人在玉米子粒败育研究方面的进展,尤其对乙烯与玉米子粒败育关系进行探讨。本文提出了导致玉米子粒败育的结合调控模型。  相似文献   
6.
多胺与玉米籽粒败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风路  王志敏 《作物学报》1999,25(5):565-568
以典型的顶端败育类型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在籽粒发育的早期,对果穗中部正常籽粒与上部败育籽粒内源精胺(Spm )、亚精胺(Spd)和腐胺((Put)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籽粒在授粉后8~12天阶段三种多胺(PA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籽粒。研究认为,果穗顶部籽粒较低的多胺含量与其籽粒败育密切相关。讨论了多胺、乙烯代谢的  相似文献   
7.
乙烯在玉米籽粒发育及败育中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取田间处理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败育型(3631)和正常类型(4936×U8)玉米杂交种进行了乙烯与籽粒发育及败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败育类型品种授粉后8h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正常类型,且在以后1~2d内维持较高水平。田间在穗部处理和室内培养处理均表明乙烯明显影响籽粒败育,增加败育。由此可见,乙烯在籽粒发育和败育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子粒败育过程的早期特征及物质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不同类型玉米子粒发育动态比较研究发现,败育粒在授粉前期其子房长度及重量就明显低于正常子粒。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其差距日渐扩大,约在授粉后8~12d(8-12DAA)停止发育转向衰退。子粒败育过程可区分为两个阶段:0-8DAA为败育诱导期,8-16DAA为表观衰败期。在子粒败育诱导期,糖分及蛋白质浓度并不低。研究认为,顶端子粒的败育可能与其库活性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