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地域和寄主来源的核盘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寄主植株所引起。对核盘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抗菌核病育种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32个核盘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6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06个位点。其中,引物AF377908-1/AF377908-2和AF377922-1/AF377922-2的等位变异数目最多,高达8个,而引物AF377903-1/AF377903-2和 AF377925-1/AF377925-2的等位变异数目最少,为2个。17个SSR 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56,引物AF377922-1/AF377922-2的PIC最高,为0.78。聚类分析显示,32个核盘菌分离物可划分为5个组群,来自同一地区的大部分核盘菌分离物聚在相同或相近的组内,表明核盘菌群体内的SSR遗传背景基本一致,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使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扶持,仍存在马铃薯产业化水平不高、种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产业政策支撑等问题,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因此,在调研基础上结合马铃薯推广项目、行业监管及信息管理经验,对锡林郭勒盟马铃薯产业进行了SWOT(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抗菌核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是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利用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对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接种鉴定,筛选抗/耐菌核病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提供优异抗性种质。结果表明,(1)不同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抗性不同,在44份微核心种质中,中抗种质6份(13.64%),中感种质27份(61.36%),感病种质9份(20.45%),高感I种质2份(4.55%),其中合丰24、大天鹅蛋、倪丁花眉豆、牛毛黄、大黄豆和五月黄6个中抗种质可作为抗性亲本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2)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不同,分离物黑西5(黑龙江省,大豆),病情指数49.32,病斑长度达到5.93 mm,致病性最强;黑饶24(黑龙江省,大豆)与Qin 24(青海省,油菜)致病性次之;Hef 50(安徽省,油菜),病情指数为39.02,病斑长度为3.65 mm,致病性最弱。用黑西5鉴定和筛选抗菌核病大豆种质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主要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太仆寺旗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失;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则逐年增加。针对太仆寺旗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对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等地方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锡林郭勒盟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 1956 年、1981 年、2014 年锡林郭勒盟的人口、土地、经济、自然环境等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锡林郭勒盟区划面积较大,但耕地面积在全盟面积中仅占 1.5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总播种面积中的占比持续下降,农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也在持续减少,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畜牧业,根据锡林郭勒盟的实际情况,征集到的种质资源以牧草为主,同时在征集过程中发现了沙葱、冰草、羊草、黄花苜蓿等优质野生牧草。针对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对锡林郭勒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脂肪酸组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索氏抽提法、改良的籽粒直接甲酯化法和豆粉直接甲酯化法3种方法处理样品,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分析大豆5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组分含量,并对3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籽粒直接甲酯化法简便快捷,适用于低世代的单籽粒或半籽粒的样品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