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4篇
园艺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闻,“岭南盆景”发祥地广州流花西苑发起“重振岭南盆景辉煌”的号召,他们一面集中西苑员工队伍中盆景的专业技术力量,一面向社会各界广泛遴选一批制作盆景的优质“树仔头”。  相似文献   
2.
近日重又拜读了奚百笙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发表的《盆景去掉“派”字好》(详见2008年第4期)一文,对奚先生直言不讳的性格和独树一帜的创新意识十分赞赏,但文中有些观点和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今不揣冒昧,特与奚先生及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3.
树桩修剪成形容易,而取“势”就极难。桩材的优劣,其势已定,难以改变。纵观万水千山,唯五岳称雄;长江、黄河各领风骚。其气势之宏伟、磅礴,均无法与之比拟。树桩盆景不可只取其外观,应当取其“势”。“势”的根本即桩体。桩体是否脱俗,是否有力,决定了该树桩盆景的发展潜力和品位。  相似文献   
4.
赏方河铭赤楠盆景《情系大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宇宙、万物、自然;心源是指感悟、提高、升华。就是要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去感悟艺术创作的神髓、真谛。树桩盆景素材多取自于大自然,而一些生长缓慢、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树种,经漫长岁月的磨难,枝干虬曲,高不盈尺,妙趣无穷,是制作盆景的上上桩  相似文献   
5.
张超中 《花木盆景》2007,(10):48-48
金雀,又叫锦鸡儿,属豆科落叶灌木,喜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但因其灌状生长特性,多为僵直丛生,缺乏粗细过渡,且下部很难有理想的侧枝,形状单一,主根直泻而下,缺少变化,侧根、毛细根较少,也很少有隆起的树蔸。因此,要想觅到粗壮弯曲、天然造型比较优美的老桩,也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笔者还没有从余秋雨《道士塔》中王道士用石灰粉刷洞窟,毁坏世界文化遗产的愤怒中走出来.当“文化苦旅”的脚步迈入苏州虎丘万景山庄的时候,再次惊闻,被称为民族文化的活标本,具有500年树龄的盆景《秦汉遗韵》,还有五针松盆景《云蒸霞蔚》等五盆国宝级珍品相继死亡,笔者的脚步再也迈不动了.  相似文献   
7.
在养坯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每年春天,我们把一个上等的桩头,根干裁截到位,栽入盆中或地上,精心地养护,盼望着发芽生根,造型培育。经过一番耐心的等待后,终于看到了嫩绿可爱的小芽。可是,这些芽大都出在树桩的中下部,在最关键的上部截位,迟迟不能发芽,经过一个漫长  相似文献   
8.
在盆景管理中,有许多常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初学者通过学习有关书籍、杂志,用书本上学得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可以少走弯路。但是有许多初学者甚至养植多年的爱好者,按照书本上说的去做,结果出了问题,把树桩养死了。究其原因,是错误地理解书本上介绍的经验,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其实书本上的经验不是刻板的模式、僵死的教条,我们不能机械地理解和运用,必须搞清这些经验产生和存在的条件,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不同长势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下面就盆景管理中常规经验的理解中存在的误区,谈几点  相似文献   
9.
千里之行奇石@林牧~~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在盆景管理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秋冬季节树木已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没什么可管理的,因此,往往忽略秋冬季管理。但到第二年春天,有一些盆景却迟迟不见发芽,轻轻折一下小枝,早已干枯,此时才发现它们已在冬季悄无声息地死去,再想挽救,已回天乏术,令人痛心不已。所以对树桩盆景的秋冬季管理,决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