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彩色马蹄莲2n花粉诱导及其三倍体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n配子介导的有性多倍化因其具有染色体重组创造新型变异的机会而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本研究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处理彩色马蹄莲(coloured Zantedeschia hybrid)二倍体栽培种幼蕾诱导2n配子,并对2n配子形成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诱导彩色马蹄莲2n花粉产生,2n花粉的花粉粒明显变大,适宜的秋水仙素处理浓度为0.15%;配子形成过程中出现平行、融合等纺锤体定位异常现象,四分体时期出现二分体、三分体,产生减数分裂异常的多核细胞、小孢子形成过程中核融合等异常现象;诱导的2n花粉与正常1n雌配子杂交,杂交后代经染色体鉴定筛选获得三倍体后代(2n=3x=48).本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诱导2n花粉是培育彩色马蹄莲有性多倍体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常绿杜鹃树形优美,花色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利用价值。但由于常绿杜鹃的繁殖困难,培育年限长,所以在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常绿杜鹃的组培快繁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展。现从常绿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的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的选择、不同激素对外植体的影响、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以及生根苗移栽等方面作以综合性论述,以期为常绿杜鹃组培快繁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影响绣球切花采后水分平衡及品质的因子,以期为绣球切花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市场流行的10个绣球切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50%小花开放)采收绣球切花,对其采后瓶插寿命及瓶插过程中鲜重变化、水分平衡变化、气孔密度、气孔开放率、萼片角质层厚度及木质化程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绣球切花品种瓶插寿命差异显著(P<0.05),寿命最长达24.00 d(绿焰),最短为16.33 d(珠儿);鲜重变化率负值最早于瓶插后第3 d出现(瑞丽和钻石),最晚于第15 d出现(绿焰),鲜重变化率负值出现越晚的品种瓶插寿命越长;绣球切花瓶插期间的吸水量和失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失水产生的蒸腾拉力是吸水的主要动力;不同绣球切花品种的气孔密度、气孔开放率和角质层厚度差异明显,气孔开放率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瑞丽和阿利阁除外),其差异与瓶插寿命无相关性,气孔密度和角质层是影响其水分蒸腾的两个主要方面;角质层发达的绣球切花品种寿命较长,品种热恋、绿焰和珊瑚的角质层厚度最大,分别为1.65、1.50和1.56μm,也是瓶插寿命长的品种,角质层厚度最小的珠儿(0.86μm)瓶插寿命最短;角质层不发达的绣球切花品种的瓶插寿命则受气孔的影响较大,即角质层不发达的品种中,狂想曲气孔密度较大,为24.06个/mm2,其瓶插寿命(17.67 d)短;小夜曲的气孔密度最小,为11.22个/mm2,其瓶插寿命(23.00 d)却较长;供试的10个品种萼片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木质化,但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水分亏缺是影响绣球切花采后寿命的主要因子,蒸腾是影响水分平衡的关键因子,角质层厚度和气孔密度的差异是不同绣球切花品种盛花期采收时采后寿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是非洲菊切花破坏性的病害,在采后阶段的发生和危害尤其严重,培育抗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抗性非洲菊材料的筛选鉴定是抗性品种培育的必要技术。以生产中显著抗病和感病品种为试材,研究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技术中适宜的试验材料、灰霉菌孢子浓度、孢子侵染条件和病害评估方法。结果表明, 非洲菊花瓣正面接种病害发展快、不同抗性品种间差异明显;分生孢子的侵染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2μL液滴、马铃薯葡萄糖的添加使花瓣发病整齐均匀;病菌的增殖危害与接种时分生孢子和马铃薯葡萄糖的初始浓度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二者呈反比关系,其中分生孢子适宜浓度为3.0×105~1.0×106个孢子/mL,马铃薯葡萄糖的适宜浓度为3%~6%;接种花瓣放置于室温、自然光、近100%湿度条件下,接种48h是最佳的评估时间。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是世界名花,属于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花色是杜鹃花重要的观赏特性,也是一种与传粉者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特征,杜鹃花色素主要包含花青素苷和黄酮醇,其种类、含量和相关基因对花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花色素组成及相关的生物合成途径是杜鹃花色育种的关键。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对杜鹃花色素组成、花色遗传特性与育种、花青素苷合成途径等研究现状,揭示了杜鹃花色形成原理,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为:注重黄色、花斑品种和蓝色杜鹃花培育,揭示杜鹃花中类黄酮着色机理及调控因子,运用转录组、代谢组、全基因组等新一代测序技术探究杜鹃花色素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以期为杜鹃花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观赏蔬菜观赏性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按观赏器官分类,介绍了观叶类蔬菜、观果类蔬菜、观花类蔬菜、观根类蔬菜及观茎类蔬菜观赏性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城市雨洪空间格局的新思路,分析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时空分布特征,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规划依据。[方法] 建立GIS数据库,将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合,定量分析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城区地表径流网络结构与空间格局。[结果] ①研究区域潜在地表径流受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影响呈网状分布,共计1 274条,成本率为0.83,网络结构复杂,汇流过程具有显著方向性;②子汇水区径流连通阈值为19.16,重力大于阈值时汇水区间出现断流;③径流路径单元密度随子汇水区间重力增加而降低,6个不同重力条件下区域径流分布都呈显著聚集性,但随重力增加而递减,即汇水区之间重力越大越易产生汇流。[结论] MCR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相结合能直观地反映不同降雨阶段地表径流汇流网络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石斛属(Dendrobium)是兰科(Orchidaceae)一个大属,我国植物志记载有76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西南和两广地区,石斛属植物种类繁多,花朵鲜艳,颜色丰富,花期长,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目前,石斛属植物野外资源濒临灭绝,面临自交异交不亲和、观赏种数量少、缺乏优良育种亲本的困境,为保护现有良种、培育新物种及为建立基因分子库奠定基础,以石斛属植物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MGb解离液制备细胞核悬浮液,利用玉米(Zea mays, ‘B73’)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作为内标,建立了基于流式细胞术测定石斛倍性和基因组大小的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27种石斛属植物的倍性和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以玉米为内标区分度较好,且没有重叠峰,峰型清晰集中,对27种石斛属植物的倍性和基因组大小能准确估测;27种石斛中二倍体19种,三倍体5种,四倍体3种;27种石斛分属于8组,分别是禾叶组1种,顶叶组2种,石斛组16种,瘦轴组1种,叉唇组1种,距囊组1种,草叶组4种,基肿组1种,各个组间基因组大小不同,各组内基因组大小也存在差异;27种石斛预估基因组大小在0.98~2.41 pg之间,预估的平均基因组大小为1.44 pg,27种石斛的基因组大小均大于0.7 pg,主要集中在0.7~1.4 pg之间,其中草石斛的预估基因组最大,梳唇石斛最小,二者的预估基因组大小相差近2.5倍;27种石斛的基因组可归为极小基因组或小基因组。该研究为石斛属植物的人工杂交授粉配置、 杂交育种、多倍体诱导提供便利,同时,为石斛属植物基因分子库的建立以及石斛属植物基因组学、遗传变异、进化生物学与全基因组测序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信阳市居住区园林植物色彩配置的合理性和丰富性,选取5个居住区园林样本,对其中的中心绿地、行道树、地被植物及孤赏树4类样方4个季节的NCS色号进行统计,分析居住区园林植物色彩配置特点和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信阳市居住区园林植物4类样方不同季节地被植物的变异性较小,孤赏树的变异性较大;春季特征色相为红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黄色,冬季为蓝色;信阳市冬季较长,特色植物较少,色彩较单调,春季和秋季时间较短但植物季相特征突出。信阳市园林绿地应突出植物色彩的季相特征,加强景观植物驯化繁育,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种类多样性,促进景观色彩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典型干旱地区(兰州),研究了专用土壤改良剂(YNEC)对早熟禾在盐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YNEC土壤改良剂能够降低草地早熟禾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的含量,提高脯氨酸的含量,使草地早熟禾酶促防御系统活性变幅维持在较高范围的稳定水平(尤其SOD),增强了草地早熟禾的抗盐性。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盐胁迫下首先引起植物含水量的变化,进而导致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该试验结果表明,YNEC土壤改良剂能调控,并降低土壤盐胁迫,提高草坪草在盐碱地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