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沿黄稻区水稻施硅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黄稻区水稻施硅效果研究初报张付申沈阿林刘春增昆忠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郑州450002)(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水稻是喜硅作物。南方稻区施硅具有明显效果,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并有防止稻瘟病的作用[1,2]。迄今为止,有关沿黄...  相似文献   
2.
沿黄稻麦轮作区磷钾肥肥效及磷肥最佳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沿黄稻麦轮作区特有的自然生态条件,使该区磷肥的最佳利用方式与其它地区迥异。试验结果表明:该区磷肥具有显著的肥效,而钾肥肥效则不太明显;磷肥于两季作物上均匀分配,比一次施入一季作物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麦季磷肥基施和追施对当季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追施对下季水稻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电子计算机对土壤有机质的16个评价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这些指标可归结为三个主成分:一是土壤有机质数量、活性和品质的综合量度;二是土壤有机质不同组分与矿物质复合状况的量度;三是土壤腐殖化程度的量度。  相似文献   
4.
土娄土和黄绵土长期施肥的腐殖质组分及其与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4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Lou土和黄绵土在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条件下腐殖质组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ou土和黄绵土腐殖质均以胡敏素含量为主,胡敏酸次之,富里酸最少,长期施用有机肥式配施化肥,可促进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积累,提高HA/FA比值,长期施用化肥可增加土壤胡敏素和胡敏酸的含量,HA/FA比值亦得到提高,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碱解氮和pH值与胡敏酸和富里酸关系最为密切,而全氮和速效  相似文献   
5.
生理酸性氮肥品种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省沿黄稻区石灰性潮土上施用中、酸性氮化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与中性氮肥品种尿素相比,生理酸性氮肥品种硫铵和氯化铵可以在施用后1周内降低土壤pH值,改善水稻根际酸碱环境。同时还能促进稻株对氮、磷、钾、锌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株体内的这些营养元素向籽粒中运输,提高水稻产量。其中硫铵施用效果最佳,偏碱性氮肥品种碳铵施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土区分布较广的上和黄绵土、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条件下、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和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配施化肥,均能促进耕层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积累,提高Kos值;长期施用化肥,只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老化,提高难氧化有机质含量和Kos值,对易氧化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无积极作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易氧化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先是速效磷,其次是碱解氮。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沿黄稻区石灰性土壤常因pH值偏高、含锌量低而导致水稻缺锌,诱发赤枯病;于水稻移栽时,用0.5%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或在水稻移栽后喷施0.5%硫酸锌以及事先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均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防止赤枯病的发生。其中以氧化锌蘸秧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对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腐殖质结合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Lou土和黄绵土腐殖质以紧结含量为主,其次是松结态,再次是稳结态;长期施有机肥或配施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增加,松/紧(松结态/紧结态,下同)比值提高,长期施用化吉态腐殖质含量增加,松/紧比值降低;与松结态腐殖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碱解氮和速效磷,与稳结态腐殖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速效磷和CaCO3,与紧结态腐殖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碱解氮和  相似文献   
9.
10.
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表明,沿黄稻区石灰性土壤常因pH值偏离、含锌量低而导致水稻缺锌,诱发赤枯病;于水稻移载时,用0.5%氧化锌悬浊液蘸秧根或在水稻移载后喷施0.5%硫酸锌以及事先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均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防止赤枯病的发生。其中以氧化锌蘸秧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