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苗期耐低氮基因型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耐低氮的棉花品种(系),挖掘棉花自身吸收利用氮素的潜力。【方法】以三大棉区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270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利用沙培的试验方法,分析其在低氮和适氮两个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筛选耐低氮品种。【结果】270个供试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变异系数较大,除SPAD值和低氮水平第一批的根干物质质量和总干物质质量外,变异系数都达到10以上,氮积累量变异系数达到60.02。第一批的SPAD、叶面积、根干物质质量相对值的最大值大于80%,第三批和第四批的SPAD、株高、根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干物质质量、总干物质质量相对值的最大值大于80%,说明所选材料中存在低氮水平下长势良好即耐低氮品种。【结论】初步筛选出中棉所35、中棉所69、豫棉12、新陆早12号、新陆早23号等32个耐低氮品种;筛选出中棉所64、中662、新陆中15号、新陆早53号等32个氮胁迫敏感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棉花项目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10年(2000-2009)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棉花项目进行了分析,棉花基金项目是以生命科学部立项为主,研究热点为棉铃虫,其他主要是棉纤维、黄萎病、栽培学、遗传学等方面内容,其中棉纤维呈现增加趋势。高等院校是基金项目的承担主体,近年承担项目数量呈增加趋势,而科研单位承担着应用基础研究内容,项目数量无大变化。通过简要评述棉花基础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提高同行对棉花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加强棉花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科研重大成果的期望与基础创新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植棉技术标准化是引领棉花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植棉技术标准化国外研究内容和工作进展,国内植棉技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标准的分类及功能以及初步形成的植棉技术标准化体系;展望了我国未来植棉技术标准化发展,提出了"国际化、系统化、常态化"发展之路,通过对现行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旨在为我国植棉技术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及集中成熟,以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优质四大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棉花品质由一般变为优良、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变订单生产为现实的四大转变。基于“宽早优”的栽培理论研究及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分析概述了“宽早优”植棉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以期为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区棉花脱叶催熟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7年利用裂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模式、品系和脱叶催熟剂种类对脱叶催熟效果的影响。设置了2种种植模式、中641和中早优1702两个品系、5个脱叶催熟剂处理、空白对照。结果表明,脱叶催熟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吐絮率和脱叶率,而对棉花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脱叶催熟剂的脱叶和催熟效果不受种植模式和品系及其互作效应的影响。5个脱叶催熟剂处理中,欣噻利处理脱叶率、吐絮率和产量最高,分别为85%,97%和6 927.0  kg·hm-2,可在新疆棉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品种和打顶剂种类对化学打顶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新疆棉区适宜的化学打顶剂,于2017年在胡杨河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系统研究了品种和打顶处理(5种化学打顶剂、不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株型、产量性状、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株型、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差异显著;不同化学打顶剂和不打顶处理棉花株高、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增加,但籽棉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打顶处理以及品种和打顶处理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在两个品种中,“金棉”和氟节胺处理籽棉产量均与人工相当或高于人工打顶,而其他化学打顶剂及不打顶处理的籽棉产量品种间趋势差异较大。“金棉”和氟节胺对品种要求较低,可在新疆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新品种权保护现状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2005-2010年我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中棉花品种申请与授权情况,申请数量200余件,年度间申请数量呈现下滑趋势,申请总量较小;授权90余件。我国棉花新品种权保护现状存在保护费用较高、保护价值不高、维权难度很大等问题,建议增强品种保护意识、提高品种审定标准、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以期推进我国棉花新品种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会议由湖北省棉麻学会承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湖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棉花体内Na+的积累、分配及耐盐机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NaCl胁迫下,棉花体内以阳离子Na 为主要毒害因子,耐盐性不同的棉花根、茎、叶内Na 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Na 含量吸收和累积最多的部位是:不耐盐材料的根、耐盐材料的根和叶、强耐盐的叶。不同耐盐性的材料从外界吸收的Na 总量就全植株来讲大致相同,只是在体内各器官的分布存在差异;低浓度NaCl(0.2%)下,不耐盐、耐盐材料的全植株Na 量分别上升1.9倍和2.9倍;高浓度NaCl(0.4%)下,不耐盐、耐盐、强耐盐材料分别比对照上升3.6倍、5.2倍和5.3倍。尽管棉花萌发阶段几乎不吸盐,但成株期是吸盐的,且吸盐量提高很多倍,这说明棉花对盐分的吸收具有发育阶段性,同时也反映出棉花耐盐的阶段性。总之认为棉花的耐盐机理与小麦、大麦等作物不同,具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从近十年国家科技奖看棉花科研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10年共有18项棉花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分析了获奖成果所在学科的进展,针对当前棉花科研现状,建议重视并加强棉花基础研究,提升棉花科技原始创新水平,为棉花应用研究拓展更宽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