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亲本的抗病性筛选和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和肥水条件的改善,白粉病日趋严重;此外,因条锈病抗源单一和新的生理小种不断出现,致使品种抗条锈性也日渐有所下降。两种病害的发生、蔓延对小麦高产、稳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评价、筛选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亲本,开发利用新的抗病基因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3.
 用"中国春"单体系和抗锈品种"丰抗2号"杂交,对其抗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丰抗2号对条锈菌小种25号的单显性抗病基因位于5B染色体上;对叶锈菌小种38号的单显性抗病基因位于5A染色体上。位于5B和5A染色体上的两个分别抵抗条锈和叶锈病的基因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4.
5.
1976年,美国农部农试站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农试站联合发放的 Amigo 本来是抗麦二叉蚜生物型 C 的,后来又发现它抗白粉病(Mis-kin,1978)。为证明小麦 Amigo 对白粉病的遗传抗性和遗传行为及其基因特征,制定以下研究目标:1.确定 Amigo 是否真正携有抗白粉病基因,2.确定基因作用方式,所包含的基因数目及其抗白粉的遗传特性(与其它已知抗  相似文献   
6.
我国由于抗锈育种工作的卓越成就,使在历史上曾几度流行,并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危害的小麦条锈病已基本得到控制。80年代后,随着生产上推广品种抗条锈基因的单一化,导致条锈病原菌小种类群变化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对“洛类”品种及其  相似文献   
7.
从1985年开始,我们从美国、西欧及国内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引种筛选工作,通过几年的试验,明确了以下几个冬小麦品种可以作为优质小麦的亲本。1.忻79-2060 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达西亚/忻冬矮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冬性、长  相似文献   
8.
北部冬麦区建国以来冬小麦品种收获指数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曾浙荣  庞家智 《作物学报》1996,22(6):720-728
1992 ̄1994年在北京对华北6省市以及国外近年来育成的一些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每亩40万穗左右,亩产400kg的条件下,决定籽粒产量的最重要性状是千粒重;而决定千粒重的主要因素是平均灌浆速率(AR)。山东品种的千粒量和AR在6省市为最高。采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并求得有关灌浆参数。开花早的品种灌浆速率(R,Rmax)高,灌浆持续时间(T)较长,千粒重也高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3年间,引用中国春全套单体系列和抗叶锈病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采用单体遗传分析和基因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明确其对生理小种叶中1号的抗性系由分别位于染色体1B和6B上的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所控制。位于1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是Lr26,位于6B上的可能是Lr3a,二者可抵抗我国小麦叶锈菌群体中的部分生理小种(或毒性基因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