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对西藏地区手掌参的地理分布和生境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西藏地区手掌参濒危的原因,以期为野生手掌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手掌参分布范围狭窄,种群规模小,多呈零星或零星小片分布于藏南和藏东南各县域的局部地区。手掌参生长于海拔2800~4600 m,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草地生境中,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分布区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手掌参濒危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是其繁殖能力和繁殖效率低,市场需求的掠夺性、采集方式的致死性、采集时间过早、人为滥采滥挖等干扰因素和生境的破碎化是主要的外部致危因素,手掌参濒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2个西藏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核型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个西藏白菜型油菜褐籽品种"嘎壤油菜"和黄籽品种"雪巴黄籽油菜"的细胞学信息,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2个西藏白菜型油菜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二倍体,均由中部着丝粒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有1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带有随体;染色体组成结构、核型参数具有一定的差异,褐籽品种的核型参数均大于黄籽品种。褐籽品种"嘎壤油菜"进化程度较高,为中间类型2B型,黄籽品种"雪巴黄籽油菜"的进化程度较低,较为原始,为对称类型1A型。  相似文献   
3.
主要对西藏栽培油菜与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表型性状、抗寒性、含油率、熟期和千粒重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子叶类型最为丰富;野生芥菜型油菜和野生白菜型油菜以宽萼片为主,栽培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以中萼片为主;野生白菜型油菜的抗寒性强于其他油菜,栽培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较栽培白菜型和野生芥菜型好;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种质资源的含油率大多超过40%,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含油率高于栽培油菜含油率;在山南和日喀则,无论是野生型油菜种质资源,还是栽培型油菜种质资源,除极早熟外分布有不同熟期的油菜类型;千粒重大于5 g的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和栽培芥菜型油菜所占比重较大.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的千粒重以1~5 g的居多,而千粒重小于1 g的种质资源分布在野生芥菜型和栽培白菜型油菜中;野生油菜的成熟期比栽培油菜要早20~40 d.  相似文献   
4.
为手掌参种质资源的异地保存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采用踏查和土壤取样分析方法对西藏地区野生手掌参的典型分布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西藏地区,手掌参野生资源生长于海拔2 800~4 600m且具有一定坡度的林窗、林缘、草甸和林间草地生境中,土壤类型以棕壤和高山草甸土为主;其生境土壤呈酸性至中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丰富,全钾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较大;西南手掌参适宜生长于酸性至微酸性土壤。西藏林芝地区的手掌参原生境土壤肥力优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