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在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以往的垃圾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农村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对河南省部分村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垃圾存在处理方式固化、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引进市场投资,建立社会化运营体制等措施来改善村容村貌,从而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适合SSR标记定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理想体系。主要研究Arc+Bis占凝胶的质量浓度、Arc/Bis质量比、上样量、电泳电压及染色等因素对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泳效果较好的体系为:凝胶中Arc+Bis 60g/L、m(Arc)∶m(Bis)=29∶1、上样量5μL(含φ=20%的6×loading dye)、1 500V恒压、强碱法染色。此变性凝胶电泳体系下得到的图谱较为清晰。  相似文献   
3.
【目的】高盐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谷子(Setaria italica L.)具有耐逆性强的特点,从谷子中筛选耐盐基因对于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谷子AP2/ERF类转录因子类基因SiANT1在豫谷一号幼苗期在高盐、低氮、PEG模拟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而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SiANT1转入模式作物水稻品种Kitaake;分别用0.9%盐水和自来水浸泡过表达SiANT1水稻和野生型Kitaake的种子,观察其萌芽期的表型并统计发芽率;用含0.9%Na Cl的Hogland营养液室内处理水稻幼苗10 d,65℃烘48 h之后称量干重;同时将其种植在大田,在水稻孕穗前用0.9%盐水灌溉一次,统计成熟后过表达SiANT1水稻各株系和野生型的单株籽粒重、株高、单株分蘖数,对其耐盐性进行评价;利用定量Real time-PCR方法,验证分析转基因水稻株系中SiANT1及其可能的下游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谷子SiANT1蛋白(XP004985124.1,SiANT1)属于AP2亚族,与高粱(XP021318293.1,Sb ANT1)和玉米(XP008658933.1,Zm AP2)亲缘关系较近;豫谷一号中SiANT1的表达受高盐胁迫(100 mmol·L-1 Na Cl)诱导;将SiANT1和LP0471118-Bar-ubi-EDLL载体连接,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SiANT1转入到水稻基因组中,筛选得阳性T0植株,繁殖两代得T3代种子;自来水浸泡下,过表达SiANT1水稻种子萌发率和野生型相差不大,萌芽率为90%以上;0.9%盐水浸泡下,过表达SiANT1水稻种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SiANT1水稻种子露白推迟,但最终(处理120 h)萌芽率达到80%以上;室内水稻苗期用0.9%Na Cl处理后,过表达SiANT1水稻的单株干重较受体Kitaake增重14.11%—37.42%,在1%水平上呈显著差异;大田水稻成熟后过表达SiANT1株系单株籽粒重较受体Kitaake增产56.12%—76.58%,在5%水平上呈显著差异,单株分蘖数增多、株高增加,但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过表达SiANT1的3个水稻株系都在RNA水平上表达SiANT1;定量Real time-PCR结果表明,过表达SiANT1的3个水稻株系间SiANT1的相对表达量有所差异,但较受体而言,都极显著增加,并且其内源耐盐相关基因Os SOS1和Os ZFP18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较受体提高1.1—1.7倍和1.6—2.3倍。【结论】Os SOS1和Os ZFP182是耐盐相关基因已被证实,SiANT1具有一定的耐盐性,过表达SiANT1水稻可能是通过增加下游基因Os SOS1和Os ZFP182的表达从而提高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以8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的杂交F1为试验材料,观察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的形态,探讨花蕾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对应关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及质量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小孢子培养出胚量及再生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形状差异较大,小孢子单核晚期对应的花蕾长度主要集中在2.5~3.0mm;只有少数膨大细胞最终发育成为胚状体;不同材料出胚量差异较大,有5个材料获得再生胚,其中2003×HZ出胚量最高,为每蕾8.1胚,另3个材料未获得再生胚;不同材料小孢子对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的反应不同,在NLN中添加0.1mg/L 2,4-D+0.05mg/L(或0.1mg/L)6-BA利于2003×HZ、1517×HZ、1485×HZ出胚,而在NLN中添加0.05mg/L NAA+0.05mg/L 6-BA利于1438×HZ、1479×HZ出胚;在B5固体培养基中添加0.1mg/L 2,4-D+0.1mg/L 6-BA利于胚状体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5.
叶面施肥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抗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叶面肥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旗叶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施肥处理:CK(叶面喷清水750L.hm-2)、T1(w=46%尿素15kg.hm-2)、T2(w=96%磷酸二氢钾2.25kg.hm-2)、T3(w=46%尿素15kg.hm-2+w=96%磷酸二氢钾2.25kg.hm-2),分别在花后5d和10d各喷1次。测定分析各处理下西农2000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西农2000的产量,T3、T1和T2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8.4%、6.4%和5.3%,其增产效应系由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所致。3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麦品种西农2000旗叶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极显著提高其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SOD和POD活性,其中T3处理效果更佳。这些生理特性的改善有助于延缓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相比具有更广泛的区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性等优异特征,可能蕴藏着丰富的耐盐基因。以高度耐盐野生大豆资源ST-335和盐敏感资源SS-736为材料,比较了二者在盐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在大豆发状根中过表达离子转运相关基因,分析了这些基因对大豆复合体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与盐敏感品种SS-736相比,耐盐品种ST-335的可溶性糖含量高;SOD、POD和CAT活性高;Na~+/K~+低;且KOR、NHX和NSCC基因表达量低,而SKOR和SOS1基因表达量高。在大豆发状根中过表达SKOR和SOS1基因,提高了大豆复合体的耐盐能力;而过表达NSCC基因,提高了大豆复合体对高盐胁迫的敏感性。说明ST-335与SS-736相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并能较好的维持植物体内Na~+、K~+的平衡,综合解析了不同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应对高盐胁迫的机理,为野生大豆耐盐资源筛选及耐盐机理解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氮肥追施对冬小麦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冬小麦品种西农2000的最佳追氮方式,在相同总施氮量(250kg.hm-2)下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间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氮肥基追配施(基施纯氮60%,剩余40%纯氮用于追施)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基施纯氮150kg.hm-2,并配合拔节期追施纯氮62.5kg.hm-2和孕穗期追施纯氮37.5kg.hm-2(基追比为6∶2.5∶1.5)对提高西农2000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效果最好,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氮肥全部基施处理分别提高8.9%和0.79个百分点。氮肥基追配施下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穗数与千粒重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主要与花后30d前旗叶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提高有关,而花后30d前旗叶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可能主要由花后旗叶NR、GS活性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8.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筛选培育耐盐小麦种质资源对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份杂交小麦和2份常规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蛭石为培养基质,设置NaCl含量分别为0、0.4%、0.8%、1.2%、1.6%、2.0%的6个处理,从播种时开始盐胁迫处理,分析测定生长相关的11项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在1.2%盐处理下,小麦种质资源大多数指标的耐盐系数四分位差最大,因此,1.2%盐被认为是耐盐鉴定最适浓度;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将11项调查指标的耐盐系数简化为3个主成分;通过主成分贡献率和隶属函数分析进一步将3个主成分值简化成综合评价指标D值;根据D值利用聚类分析将21份小麦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对应高耐、耐盐、中耐、敏感和高敏5个耐盐级别,苗期耐盐鉴定表明13份杂交小麦的综合评价D值高于捷麦19与济麦22;结合逐步回归分析获得11个调查指标耐盐系数与D值的最优回归方程:D=–0.743+0.779×PLL+0.372×TNL+1.273×PH+0.336×PLC+0.279×RL+0.558×RDW,由此回归方程可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