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豫棉11号新品种选育王家典,杨小昆,孙玉堂,马惠平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45000280年代初,我们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梁正兰先生和孙传渭等同志协作,利用他们的陆中杂种后代,试图通过转育把中棉(亚洲棉)早熟、抗旱、抗病虫、烂铃少,以及对我国的气候、土...  相似文献   
2.
<正> 河南69是由省农科院主持,与博爱县棉花办公室、扶沟县大李庄乡棉花办公室、遂平县棉花办公室等单位协作,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经过两次系统选择,于1981年育成。一、选育经过1973年冬于海南岛完成(乌干达3号×  相似文献   
3.
优质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豫棉1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1 9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采用 Co60辐射创造矮源 ,采用多亲本复交、姊妹交创造变异 ,结合环境诱导、鉴定和人工定向选择 ,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 1 996~ 1 997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 ,1 998年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 产量性状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两年 1 8点次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 3463.5kg,皮棉产量 1 345.5kg,霜前皮棉产量 …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抗性群体定向选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同一品系来源的不同姊妹系,分别向抗、感黄萎病两极选择,选择效果明显,而对其它性状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豫棉 688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优质陆地棉棉花新品系 ,适纺高支纱。 1 998~ 2 0 0 0年由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连续 3年测试 ,平均 2 .5 %跨长 33.5mm ,比强度 2 5 .3cN/tex ,马克隆值 4.0。纤维长度、比强度最高年份分别达 34.2mm、2 6.1cN/tex ,并且纤维品质的稳定性好。尤其是纤维强力达到美国原棉品质新标准高强等级 ,比国内自育品种强度高出 2 0 %以上。1 998~ 2 0 0 0年品系比较试验 ,平均籽棉产量3795kg/hm2 ,霜前籽棉产量 32 62 .5kg/hm2 ,皮棉产量 1 5 1 6.5kg/hm2 ,霜…  相似文献   
6.
2003、2004连续两年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两年平均结果表明:GGR6号适宜浓度处理能促进棉花根系的发育,对增加侧根数、根干重、果枝数、铃重、单株结铃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以GGR6号40mg/kg的处理浓度效果较好,但作用效果都达不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杂交棉花新品种豫杂35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育过程豫杂 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2 产量表现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7点平均 ,豫杂 35籽棉产量 382 6.5kg/hm2 ,皮棉产量 1 5 2 8.5kg/hm2 ,霜前皮棉产量为 1 0 60 .5kg/hm2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9号 (常规棉 )增产 5 7.1 % ,60 .6%和44.7…  相似文献   
8.
目前牛冻配实践中,为数不少的技术员对牛的发情鉴定欠功夫,把握不好适宜的授精时机,于是采取前迎后堵的输精方法。在—个情期内少则2管,多则3-4管。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受胎率低下,而且造成子宫疾患,屡配不妊。我们针对冻配实践中存在的“多用精不多配,疾病牛又增加”的兆头,在抓技术员合理确定授精时机和安全技术操作的同时,大力提倡一管受胎,并于一九九三年分别在五个乡镇配种站进行冻配一管受胎试验。  相似文献   
9.
1选育过程豫杂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  相似文献   
10.
抗黄萎病新品种豫棉2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选育过程豫棉 2 1 (豫 2 0 67)是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 2为母本 ,以抗病性较好的豫植 1 77为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圃上连续定向选择 8年而育成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新种质。 1 995~1 996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试 ;1 997~ 1 998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试 ,同期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 ;1 999年参加黄河流域春棉生产试验。 1 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被命名为豫棉 2 1。自 1 994年以来 ,豫 2 0 67作为黄萎病抗源种质向外单位发放 ,先后被河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新疆等省 (区 )的棉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