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1.
我省自1976年开始杂交稻制种以来,亩产逐步提高,1982年,进一步完善了县制县供的体制,贯彻了配套技术措施,加上气候较好,全省17.8万亩讪优6号制种田,平均亩产152.2斤,比1981年亩产79.2斤,增长了90.7%。1983年,在制种生产的前、中、后期,均遇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有的还很严重。由于各地认真搞好技术服务,采取相应的措施,抗灾夺丰收,全省15.2万亩汕优6号制种田,平均亩产又提高到190斤,比1982年增长了24.8%。两年来,还涌现了亩产500斤以上田块19.7亩,其中中仙居县郑桥乡沉  相似文献   
2.
胡瑞法  孙家沪 《种子》1995,(3):38-39
近两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了杂交稻种子的大紧缺,对造成这种观象原因的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为此,去年夏天,作者曾组织学生对浙江省的永康、东阳与磐安3县(市)50余农户的杂文稻制种成本与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即是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种子质量的现状和问题随着种子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种子质量问题已日益引起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和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重视。“七五”期间,生产用种质量有所提高,全国各级种子公司供应的良种基本上达到了国家三级以上等级良种标准。种子管理条例的颁布,种子管理和检验机构的逐步建立,加强了对商品种子的监督检验和质量管理,防止了一批伪劣品种和种子流入市场,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种子质量还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种子内贸、外贸的要求。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