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毕节试验区地处黔西北高寒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生态气候多样,玉米育种目标既要结合这一特殊实际情况,又要结合玉米区域试验的合理引导.因此,拟以2015年度玉米区试工作为例,探析玉米区试对玉米育种目标的引导作用,旨在为广大玉米育种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套作带距马铃薯产量不同,产量是从较小带距(1.33m)往较大带距(2m)依次递减的。带距小,马铃薯产量高,带距大,马铃薯产量低。带距不同,产量不同,要取得较高产量,套作带距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套作方式马铃薯产量不同,单套单和双套单两种方式马铃薯产量较高,而双套双和单套双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带距相同,套作方式不同,产量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马铃薯种薯扩繁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因素最优回归饱和设计法研究了密度和播期对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产量30000kg/hm~2,平均产量达到31513.65kg/hm~2的马铃薯种薯扩繁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为密度69424.5~79174.5窝/hm~2,播期1月31日至2月9日。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马铃薯不同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结果等表现不一样,栽培要获得最高产量,必须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毕玉7号是毕节市种子管理站于2001年选育的白粒玉米单交种,经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其结果表明:毕玉7号比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同类品种增产12%以上,是一个稳产性好,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大穗型品种,在黔西北山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毕节试验区最近几年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状况,重点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从种子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毕节市未来的玉米种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训宪 《种子》2004,23(1):79-80
毕节地区是贵州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全区各级种子部门肩负着年贮藏1 500万kg以上农作物种子的重担,按<种子法>和<贵州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要求,还要贮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备荒种子.对毕节地区而言,因春旱、伏旱、低温、雹灾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种子贮备这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多年来,良种贮藏保管工作一直是本地区种子行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周训宪 《种子》2003,(4):115-115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高原 ,地形地貌复杂 ,境内山高坡陡 ,生态类型多样 ,立体农业特点十分显著。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以旱地农业为主。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是山区人民的主要口粮 ,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 35 %左右 ,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40 %以上。实践证明 ,只要根据毕节地区各种生态类型特点 ,选用适宜的玉米杂交种 ,并加强玉米种子的质量管理 ,提高种子质量 ,对稳定发展玉米生产 ,促进全区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 ,多年来 ,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资料的玉米种子 ,由大田生产、室内加工、质量检验到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10.
灰色局势决策在黔西北山区玉米新品种布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品种单目标灰色布局的原理和方法,对1999年毕节地区杂交玉米坡地组区试结果的产量、倒折率、大小斑病指、纹枯病指、丝黑病率、生育期(天)7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比较其综合效果测度值,找出各环境区域最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为我区玉米新品种的布局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