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
1961~2010年广西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绍毅  劳炜  苏志  李强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372-1375
土壤温度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质,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1961 ~2010年广西31个气象站0~20 cm各层地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50年来广西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广西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呈升温趋势,升温突变点为2001年,冬季气候倾向率最大、夏季最小.各深度年平均地温升温率以0 cm最大,10 cm最小.年平均地温除0 cm外均在1984年出现异常偏低,各层年平均地温2009年出现异常偏高.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影响广西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周绍毅  苏志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37-11339
对多年导线覆冰灾害资料及现场导线覆冰测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导线覆冰主要是雨凇与雾凇的混合冻结;纬度越高、海拔越高,覆冰越严重;迎风面比背风面严重;靠近水库、河流等水体地区覆冰程度明显加重。中路、东路冷空气南下容易产生导线覆冰现象;寒潮暴发南下,地面静止锋在华南沿海维持,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向华南上空输送,对流层中低层有逆温层,此时导线易出现覆冰。地形对导线覆冰的出现有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广西德保县种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农业气候学角度,提出改革不合理种植制度,建立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的几点建议:具体分析当地种植制度气候条件;改革不合理的种植制度;建立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建立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经济作物种植制度,为广西开展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提供气象科学方面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梅丽  庞庭颐  周绍毅  苏志  李社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7-3609,3618
根据1961~2000年有关气象站的气候资料和GIS数据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气候要素的空间分析模型,以此推算出德保县各乡村的热量、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候值,分析了德保县乡村小气候资源的特点;把德保县划分为3个农业气候区:温暖气候小区、温和气候小区和温凉气候小区;提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喜凉蔬菜和花卉产业,建立名特优林业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优质水果产业等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雷雪梅  林振敏  苏志  周绍毅  黄梅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6-3558,3653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天生桥一级水库上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降水量的变化以减少为主;平均气温的变化显著增高,并以冬季增幅最大;蒸散量的变化呈减少趋势。在蓄水后,降水量、降水量均方差、≥0.1 mm降水日数、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区域平均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区域平均最大过程降水量、区域平均日最大降水量、暴雨量占总降水量比例的变化,均以减少为主,且减少的幅度大于增加的幅度;大雨以上降水日数、区域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雨日强度则以增多为主;气温显著增高,风速显著减小,蒸散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变化以减小为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天生桥一级水库的影响,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最后提出了水库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广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合理进行农业气候区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利用广西7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广西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广西≥0℃活动积温和≥10℃活动积温呈明显增加趋势,增加突变点均为1997年,20世纪60-80年代是热量资源较贫乏时期,90年代热量有所增加,21世纪初为热量资源最丰富时期;各地热量资源也均呈增加趋势;广西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阶梯式”减少,1975年是其减少突变点,20世纪60年代为光照资源最丰富时期,90年代为最贫乏时期;广西降水资源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际间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广西90个国家气象站和12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建站至2016年极端气温资料,采用耿贝尔分布推算了站点各重现期的极端气温,并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的温度气象参数进行精细化研究,推算出了广西1 km×1 km分辨率的10、30、50和100年一遇的极端气温,分析了温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用耿贝尔分布函数对极端气温进行拟合是合理和准确的;经过GIS格网技术推算后得到的温度气象参数更精准更细致,能准确地描述出其空间的分布特征;GIS的应用为高新科技在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各重现期极端最低气温的分布是北部低、南部高,丘陵山区低、盆地平原高;各重现期极端最高气温的分布是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南宁、崇左、贵港、柳州、贺州,以及桂林市、灵川县、临桂县等地相对较高,向南靠近沿海和与湘、黔交界的北部边缘各地,以及金秀县、那坡县、靖西县、德保县等地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广西辐射观测站的太阳辐射资料和国家气象站的日照资料,计算分析了广西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广西太阳能资源总储量,并依据广西各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年太阳总辐射为3 682.2~5 642.8MJ·m~(-2),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盆地平原多、丘陵山区少的特点;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集中在夏季最高,年太阳总辐射呈减少趋势,其中以20世纪60年代最大,进入21世纪初期达到次大值;广西的太阳能总储量为1.03×1015MJ,其中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主要位于22.5°N以南的地区,是广西太阳能利用的最佳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