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贺油12是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中花2号×梧油7号)F3作母本、泉花32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度参加广西花生区试,平均荚果和籽仁产量为3684.00 kg/hm2和2384.55 kg/hm2,分别比对照桂花17增产14.82%和7.76%;该品种具有高产、...  相似文献   
2.
广西花生新品种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2011年广西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13个新品种(系)中,2个品种贺油0172、贺油0326表现为抗病,9个品种表现中抗,2个品种表现感病。在青枯病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抗病品种生产示范和推广种植,充分发挥良种的作用,稳定提高花生种植效益,促进花生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贺油11是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湛油12×891198)F5作母本、粤油19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1个供试花生品种进行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和适应性鉴定,为品种引进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栽培管理均按当地耕作习惯和水平进行。生长期调查其农艺性状、抗倒性、耐旱性、耐涝性及抗病性,收获时进行考种、测产,并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汕油250、汕油188、粤油52、粤油645、闽花9号、湛油93等6个品种的干荚果和籽仁产量均较对照汕油523有不同幅度的增产,且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优。【结论】初试品种汕油250、粤油52、粤油645、闽花9号、湛油93可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推广种植,复试品种汕油188可参加2010年的南方区花生新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5.
贺油12是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中花2号×梧油7号)F3作母本、泉花327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8~2009年度参加广西花生区试,平均荚果和籽仁产量为3684.00 kg/hm2和2384.55 kg/hm2,分别比对照桂花17增产14.82%和7.76%;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桂审油 2010005).  相似文献   
6.
不同覆盖物对春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覆盖物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对花生采用覆盖黑地膜、普通地膜、稻草和常规栽培模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盖物栽培花生,每公顷鲜果重和晒干率均比常规栽培的高,其产量顺序为覆盖黑地膜〉普通地膜〉稻草〉常规,增产率分别为10.8%、8.7%和4.4%。另外,采用覆膜栽培模式栽培花生,主茎高比常规栽培的短,分枝长变长,百果重增大。因此,采用覆盖黑地膜栽培花生是提高单位面积花生产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行早春杂交甜玉米、晚造杂交丝瓜制种及冬种包心芥菜的栽培模式,1hm2每年可产甜玉米杂交种1500 kg、丝瓜杂交种600 kg、包心芥菜97500 kg,三熟产值合计达13800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梧油7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油7号是汕油523×He904-2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植株较矮,株型直立,结果集中,百果重159克,出仁率67%,含油率51.02%.高抗青枯病,兼抗锈病,抗倒、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9.
NADH脱氢酶是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上重要的复合物,对线粒体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花生品种"日花1号"为材料,利用RACE方法成功得到NADH脱氢酶1亚基10B-like基因(ND1-10B-like)的c DNA和DNA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为321 bp,编码106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 570.29 Da,等电点为6.97。DNA序列包含一个内含子和两个外显子,共1 269 bp。检测了基因组织表达和胁迫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青枯菌胁迫条件下0.5 h表达量即可升高到初始值的5.7倍,对生物胁迫反应非常迅速。并进一步构建了基因过表达载体p CAMBIA2300-OE-ND1和反义表达载体p CAMBIA2300-IN-ND1,并为进一步研究花生中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花生抗青枯病中的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对花生青枯病的危害、病菌特性及常规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分析了花生青枯病与连作的关系,并提出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利用生防菌防治花生青枯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