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165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大面积种植橡胶树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下,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橡胶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概念的提出,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的概念与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包括生态平衡理论和近自然理论。最后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植胶区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郑家欢  吴志祥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52-153,177
农村信息的开发利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的程度又往往局限于信息环境,优化农村信息环境对于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日趋重要。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分析了安徽农村信息环境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大学学报的主要引证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我国32个农业大学学报2005~2007年的主要引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作者投稿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刊物的发展决策提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土壤、根际和根表中真菌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为橡胶林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天然橡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试验场内建立1 ha橡胶林固定样地进行近自然管理,同时建立常规处理和除草剂处理的样地进行对比,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根际及根表中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群落功能。【结果】橡胶林进行近自然管理和除草剂处理后,其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降低,近自然管理后pH和含水率升高。常规林、近自然管理林和除草剂处理林土壤、根际和根表的主要优势真菌类群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土壤中子囊菌门减少,根际和根表中子囊菌门增加。在OTU水平上进行PCoA分析,土壤和根表中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橡胶林土壤、根际和根表中真菌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OTU水平上的γ多样性分析,根表中近自然管理林的真菌物种总量高于常规林和除草剂处理林;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根际和根表中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别为pH、全氮和有机质。通过FUNGuild功能预测,3种橡胶林土壤、根际及根表真菌群落的营养型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土壤中腐生营养型真菌含量高于根际和根表,近自然管理后橡胶林土壤中腐生营养型真菌减少。【结论】近自然管理方式后橡胶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真菌在根表上的富集。  相似文献   
5.
巴西橡胶树不同抗风性品系木材胞壁纤丝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X射线(002)衍射的Cave法,对巴西橡胶树的13个具不同抗风力的品系PR107、海垦1、RRIM600、PB86、GT1等主干和枝干木材纤维壁的(微)纤丝角,进行了初步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主和枝干木材纤维壁S2层的纤丝角,在抗风和弱抗风品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品系的抗风力与木材纤维S2层纤丝角度有一定的关系,抗风品系的木材纤维壁S2层纤丝角度较小,弱抗风品系的纤丝角度较大;主干木材纤维S2层纤丝角度小于枝干材的纤丝角度。  相似文献   
6.
曹灿    孙瑞    吴志祥    李茜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167-175
为了探究热带岛屿性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的水文效应,以海南岛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本地化SWAT模型,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及其对LUCC的响应,揭示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文过程及调蓄能力,探讨了典型热带岛屿性流域LUCC的径流效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南渡江流域的适用性良好,径流模拟对植被蒸散发、产生径流的坡面状况、土壤状况和地下水过程较敏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的产流贡献顺序为耕地>其他林地>橡胶林地; 耕地产流能力最强,其他林地和橡胶林地具有一定的截流蓄水作用。综上所述,与1990年相比,2015年南渡江流域河流径流量减少,流域LUCC导致的地表径流减少是河流径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蒸散发加剧是地表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产品电子商务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系统分析当年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及其运营模式,同时结合制约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权衡利弊,提出在浙江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之上,采取销售商模式,以委托专业企业经营的方式,开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专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因素影响,青海省粮食生产量近期难以有效提高,供需缺口仍呈钢性增长并将长期存在。应对粮食短缺的对策是:稳定粮食生产,努力减少缺口;健全粮食市场体系,依靠全国粮食大市场,解决青海省粮食短缺问题;发展粮库功能,应对复杂的市场形势,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海南岛荔枝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CAR/RegCM2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CSIROR21L9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模拟CO2浓度倍增情况下海南岛气候变化状况及荔枝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探讨CO2倍增情况下.气候变化对海南岛荔枝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中迟熟品种花芽分化和成花受阻,栽培品种趋向早熟,栽培区域向岛中部及内陆地区迁移,荔枝病虫害将更加严重及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有可能降低,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于GIS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推算模型。[方法]以多年平均气温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以及混合插值法(MLR)对海南岛18个长期气象观测站1979~2008年逐月气温资料进行了空间栅格化,通过不同插值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针对海南岛多年平均气温相对最优的插值方法。[结果]通过对海南岛近30年的平均气温4种插值方法的误差分析,发现插值法精度顺序为MLRIDWOKSPLINE。基于海南岛DEM影像的"多元线性回归+残差插值"的小网格插值法即混合插值法(MLR)在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效果最好;海南岛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特征除具有明显的南高北低的纬度地带性以及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垂直地带性外,沿岸地区气温呈略高于内陆地区趋势;海南岛各月气温递减率在0.38~0.85℃/100m,年均气温递减率约为0.74℃/100m,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条件下,气温对于海拔高度的递减率不同。[结论]该研究为海南岛农业气象要素连续分布状况获取和建立精确空间分布推断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