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中、低3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扬花后各时间段内其籽粒直链淀粉积累、淀粉合成酶活性以及剑叶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对供试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过程有较好预测性;B2优768直链淀粉积累活跃天数要显著高于成糯397和宜香707,B2优768籽粒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维持较高值的时间相对较长;成糯397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与扬花后剑叶蒸腾速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宜香707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变化与扬花后剑叶净光合速率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籽粒直链淀粉积累与剑叶光合参数变化并不完全同步,存在明显的品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在荣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表现出株型适中,分蘖力和再生力强,综合性状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中稻和再生稻产量高等特点。蓄留再生稻一般单产量3.5~4.20t/hm~2。为加快再生稻配套技术推广,介绍了该组合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杂交水稻冈优188在四川自贡市种植的生育规律,分析了单产12.0t/hm2产量构成特点。提出实现超高产要以“争取穗数,主攻穗重”为栽培目标及“前争蘖、中壮秆、后攻穗重”技术路线,采用“旱育壮秧、适龄移栽、宽窄行错窝栽培、水化调控、增施中后期肥、病虫综合防治”配套技术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4.
釆用对比试验,分析平稳促进施氮法对杂交中稻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施氮技术单产实现9.0~10.5 t/hm2,适宜施氮水平为135.0~187.5 kg/hm2,其前期、中期、后期施氮比例为5∶2∶3或6∶2∶2。可见该施氮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川优6203在荣县的适宜播期。[方法 ]釆用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对川优6203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该品种在荣县的适宜播期为2月25日至3月7日,一般单产超过8.7t/hm2。[结论 ]该适宜播期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3个水稻组合扬花后剑叶衰老过程中光合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剑叶衰老过程中,不同水稻组合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o酶、LHPC和PSⅡ蛋白复合体含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水稻扬花后剑叶Rubisco酶、LHCP和PSⅡ核心蛋白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C优725在花后15-25d内剑叶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值要显著高于金优725和B优827,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剑叶的Rubisco酶、LHCP和PSⅡ核心蛋白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也要明显高于金优725和B优827。不同水稻组合相关光合指标转折点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同。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吕泽林  钟顺清  杨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86-8888,8891
[目的]研究再生稻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分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该技术体系比常规栽培增产29.83%,2.88 hm2高产试验田连续3年单产超过3.0 t/hm2,平均单产3.21t/hm2,2007~2009年在自贡市累计示范推广3.18万hm3,增产22.98%。[结论]该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作者实践,分析了川香优506单产超10.5t/hm2的产量结构特点和农艺性状表现,提出实现高产要以“稳定穗数为基础、促大穗为核心、增加粒重为保障”的栽培目标和“前促、中稳、后攻”的技术路线,总结出采用“适时早播,旱育稀播,适龄移栽,科学施肥,以水调控,根外追肥,病虫综合防治”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既是改造冷、烂、毒、锈等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垄作栽培以采用66.67 cm或100 cm开厢,每垄分别栽2行或3行为主,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40%以上,纯收益增加0.20万~0.59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新组合宜香101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的特点,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介绍了该组合的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