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从8个州(得克萨斯、福罗里达、俄克拉荷乌、佐治亚、印第安纳、加利福尼亚、南北卡罗利纳)及以色列收集42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别寄主对小种反应见表。采用三种方法接种.即浸根法、盘浸法及单株泥炭吸收法,浓度为每毫升含10~6个小分生孢子。接种后3~4周计算病、死株率。结果表明:小种1在每个州存在,占试  相似文献   
2.
对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RSV-W)和南瓜花叶病毒(SqMV)人工接种侵染7种葫芦科作物后的症状反应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探讨,初步筛选出SqMV与南瓜(耳突)、西葫芦(锯齿状叶缘),ZYMV与西葫芦(蕨叶),丝瓜(锯齿状叶缘),CMV与丝瓜(子叶早期褪绿斑)、西葫芦(后期叶片坏死斑)等几种具有比较鉴定作用的植物与病毒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西瓜品种对枯萎病抗性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既是种质资源研究的基本内容,也是抗病育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西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及抗病育种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进行,并相继培育出了不少抗病品种,如‘Conqueror’、‘Charleston Gr-ay’、‘Calhoun Gray’、‘Summit’、‘Crimson Sweet’、‘Jubilee’、‘Di-xielee’、‘Smokylee’等。这些品种近几年来已先后引入我国,对我国西瓜育种工作,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正> 不同的西瓜品种在长期单作中,抗病品种的枯萎病发生率与感病品种的一样高.从抗病品种的病株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主要是侵染性强的小种2,而从感病品种病株中分离到的主要是小种1。用高度感病品种 Florida Giant 作为病菌的诱捕寄主来确定这些品种是否也影响土壤中病菌不同  相似文献   
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传播方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葫芦科作物重要病毒,通过多种方式如种子、土壤、水、介体和机械接触传播,病害蔓延扩散迅速。该病害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频繁报道,我国也曾大面积受到为害,尤其是西瓜嫁接地区,产业损失严重。带毒种子为初侵染源,发生过该病害的地块土壤也是重要的侵染源,发病植株可通过灌溉水以及机械接触传播病毒。为了更好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本文介绍了该病毒传播方式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苹果轮纹病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的遗传多样性并确认其优势类群。【方法】对采集分离的64个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部分菌株的进行了ITS序列测序,采用ISSR分析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通过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明确了所分离的64个菌株是苹果轮纹病菌。17个菌株ITS序列与贝格伦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f. sp. 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的序列一致,并且被分成两个类型H1和H2。用13条ISSR引物从64个菌株中扩增出121条条带,其中8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64个菌株的遗传相似性从0.44到0.99,并且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1包含21个菌株、类群2包含43个菌株。【结论】本研究中贝格伦葡萄座腔菌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域、症状以及分离部位没有相关性。苹果轮纹病菌被分成2个ISSR类群,类群2是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7.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yellowmosaicvirus,ZYMV)是危害中国葫芦科作物主要病毒之一。试验以该病毒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载体pZCP-87(含ZYMV的CP基因)为材料,经SalⅠ和BamHⅠ双酶切,从胶上回收目的基因,与经过同两种酶酶切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连接,转化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提取质粒,经PCR和SalⅠ/BamHⅠ双酶切验证,已将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上(重组质粒命名为pBZCP5),采用冻融法完成了对pBZCP5质粒的农杆菌转化。该工作是通过转基因获得抗ZYMV病毒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瓜类新病毒病害(三):甜瓜黄化斑点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最新发现的瓜类病毒病害——甜瓜黄化斑点病(图版见彩色插页第26页)的症状、分布、病原及基因组、寄主范围、传播途径、病毒检测及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瓜甜瓜抗病育种工作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病害一直是限制西瓜甜瓜优质丰产和生产地域的重要因素,抗病育种是安全、有效、经济和环保的重要防治措施,是绿色瓜品生产中病害综合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我国西瓜甜瓜病害研究与抗病育种进展作一简要回顾,并对将来研究的有关问题、全国西瓜甜瓜抗病育种科研与生产协作组如何有效开展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病虫为害已严重制约我国西甜瓜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设施栽培快速发展之后,栽培管理不当造成的病害频发现象愈加突出,使瓜农损失惨重。对此,《中国蔬菜》编辑部特别采访到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甜瓜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古勤生研究员,请他来为瓜农朋友支支招。古勤生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鲜活的生产实例,为广大瓜农朋友推荐了一套不仅能将病害扼杀在"摇篮"里,还能结出高品质西甜瓜的技术——"西甜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他特意强调:这套技术的成败关键在于瓜农要转变种植理念,做到"预防为主、全程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