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7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沿黄地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乡市农科院水稻育种近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育成两个国审品种豫粳6号、新稻10号,两个省审品种豫粳8号、新稻11号,这些品种在沿黄乃至黄淮及京津唐地区水稻生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这些品种育成同时也有几点体会,进而引发对今后沿黄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母本新稻97200A和父本新恢3号杂交育成的河南省第1个纯自育的杂交粳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好,于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调节父母本抽穗期、加强肥水管理、构建父母本最佳群体等措施,提高了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探索总结出新粳优1号高产制种关键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高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沿黄地区光热水资源充裕,环境无污染,水稻灌浆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比较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是我国著名的优质高产粳米产区。近年来,随着城乡结构调整,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水稻种植方式也逐渐由粗放型向轻简型转变。省工、省时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已在沿黄地区大面积推广。河南省沿黄流域面积优势较强,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主要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关键栽培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为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依据《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试样采集、诊断工作由具有省"质认"和"量认"资质的种子质量监检中心依法按检验流程进行。驻马店市种子质量监督监检中心于2013年3月在辖区内9县1区共扦取158家种子经营单位的181份样品。其中,玉米种子164份,品种148个,代表玉米种子108.2万kg;花生种子17份样品,品种17个,代表花生种子6.8万kg。  相似文献   
5.
直播水稻是较为原始及轻简的水稻耕作栽培方式,具有省水、省时、省工的优点,从种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方面介绍了河南沿黄稻区机直播水稻栽培与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7.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新稻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用新型复合肥"北京雷力海藻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海藻肥后水稻产量极显著增加,水稻各产量构成因子除每穗实粒数外均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依据建国后河南省历次小麦晚霜冻害成因机制,构建了小麦晚霜冻害预警防御系统,提出预防小麦晚霜冻害,可采取镇压法、连片覆盖或熏烟法、及时浇水、割棵、喷施叶面肥及选用抗冻品种等措施,为小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