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政融  刘世增  刘淑娟  孙涛 《草业科学》2015,(12):1960-1968
石羊河尾闾湖——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阻隔两大沙漠合围的生态屏障。自2010年开始连续5年向青土湖进行生态输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水面,对促进区域植被恢复和保护民勤湖区绿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研究选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的实地调查资料,对形成人工水面的面积和输水前后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5年连续输水形成叠加效应,水面面积成倍增加,芦苇相对频度逐年增加和白刺相对频度逐年减少,芦苇群落(Form.P.australis)面积增加了8.43倍,临接水域和水域中的白刺群落(Form.N.tangutorum)消失,白刺面积减少了68.00%。人工输水促进了芦苇群落依水蔓延,镶嵌于水域成片分布;距水面50 m范围的白刺群落由连续成片成点状。输水促进了湿生植物生长,导致荒漠植物种退化。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根灌、滴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扩散规律,通过不同灌水梯度试验,采用挖剖面和直观观测法,研究了根灌和滴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水分的垂直和水平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风沙土中根灌、滴灌水分垂直扩散明显小于水平扩散,且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均呈负相关对数关系。沙质壤土中根灌水分垂直扩散明显小于水平扩散,滴灌则垂直扩散速率大于水平扩散,两者差异不明显;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呈负相关对数关系。灰棕漠土中根灌初期水分垂直扩散和水平扩散相同,随时间增大,水平扩散速率大于垂直扩散;滴灌则垂直扩散速率大于水平扩散,但两者差异不明显;灌水时间与扩散速率也呈负相关对数关系。总体来看,根灌在不同立地类型土壤中的水分无论垂直扩散速率还是水平扩散速率都表现为:沙质壤土风沙土灰棕漠土;滴灌则无论水平扩散速率还是垂直扩散速率都表现为:灰棕漠土风沙土沙质壤土,两者扩散规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沙冬青人工种群建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人工种群是保护荒漠珍惜濒危植物沙冬青、扩大沙冬青种质资源、建立种质基因库的根本途径。播种苗移植造林和直播造林是建立沙冬青人工种群的2种途径。在干旱沙区,如何提高移栽成活率是沙冬青移植造林中最大的技术难题,而直播造林往往受到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试验从两条途径入手,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试了不同浓度的ABT生根粉(3号)、苗木截体处理和苗龄对沙冬青苗木移植成活率及其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总结了在年降水量小于150mm的干旱沙区进行沙冬青大田育苗的各个技术环节,同时对沙冬青直播造林中种子处理、馅播技术和人工种群的抚育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试验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干水在沙旱生灌木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水造林技术在干旱沙区造林中的应用 ,为干旱沙区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干水造林技术在干旱沙区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并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干水凝胶盒向土壤中持续输送水分长达 4个月之久 ,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 ,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 2 .0 %以上 ,有时达 5 .0 %以上 ,促进苗木在生长季节的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5.
河西地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刍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的分析评价,从河西地区的资源与区位优势、水土资源条件、农林牧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河西地区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以水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为目标,农林牧、粮经草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培育产业经济带,延伸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的沙产业发展格局。引进节水、高效的植物种、品种和优良家畜,发展苜蓿草产业、麻黄、甘草、黄芪等中药产业、肉羊和肉牛等暖棚式舍饲畜产业、棉花和马铃薯产业、酿造葡萄产业和日光温室蔬菜、花卉产业等,构建河西走廊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促进荒漠绿洲沙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土湖输水过程对荒漠植物种多样性影响,为青土湖输水后的生态功能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4a的定位观测数据计算,分析青土湖岸植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种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及其与地下水位关系。[结果]距水面200m范围的植物种数量减少,其中距水面0m的植物种减少最多,100m处物种变化最少。Shannon-Weiner,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丰富度和多样性减小,均匀度和优势度增大;其中植物种优势度变化相对较大,且空间变化速率大于时间变化率,但Cody指数的时间变化率大于空间变化速率。[结论]青土湖输水促使植物种及其多样性以水源为中心呈带状变化,形成特征植物圈,且随地下水位上升变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荷兰Groasis(水盒子)在民勤荒漠区保水节水造林的初步应用,为荒漠区困难立地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节水造林和农业推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了11种荒漠植物造林树种,在民勤沙区的退耕地、丘间地、引种圃3种类型的田间进行试验,测定成活率、土壤水分等。[结果](1)11种抗风沙树种在退耕地的土壤含水率的高低顺序为:沙拐枣花棒毛条柽柳沙地云杉樟子松胡杨蒙古扁桃沙棘榆树沙枣。(2)各种抗风沙树种在典型的3种土壤类型中,利用水盒子栽培的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普通栽培的土壤,要高出2~5倍。(3)不同抗风沙树种和蔬菜利用水盒子在3种典型土壤类型中成活率比对照不同程度提高25%~70%左右。[结论]利用水盒子可以有效地提高抗风沙树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民勤沙化退耕地整治技术及造林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沙化退耕地植被恢复情况和最佳的适宜该地区的造林模式,以沙化退耕地整治技术及模式选择指导思想为基础,通过对民勤县沙化退耕地植被现状的调查,研究了不同年代沙化退耕地上植物群落的特性,同时分析了沙化退耕地上不同密度下梭梭和柠条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沙化退耕地植物群落逐渐向单一化方向发展,且植被均匀度降低,土地潜在沙化的可能性提高;不同密度下梭梭的生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当造林密度为2m×8m(615株/hm2)时,梭梭的生长状况最好;柠条的生长状况受种植密度和土壤质地的影响,同时灌水与否对柠条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勤沙生植物园经过连续4a的樟子松播种育苗、小麦培育及大苗移栽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年降雨量100mm左右,主要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干旱沙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是在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的基础上成立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有关荒漠化防治研究的机构之一。主要任务是面向甘肃及西北干旱区,以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干旱区环境演变、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与机理,开展风沙危害治理、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保育与恢复重建研究,为干旱区农、林、牧业的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