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路辉  倪迎春 《种子科技》2002,20(6):362-363
我场是江苏大华种业制种玉米繁育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玉米制种实践 ,逐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种技术 ,亩产由原来的 15 0 kg逐步上升到 35 0 kg左右 ,其中高产品种高产田块亩产突破 5 0 0 kg。总结多年来制种的成功经验 ,主要应把握十项关键技术。1 选择中高肥力田块制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制种田选择地势较高且平坦 ,排灌方便 ,肥力较好的脱盐旱作茬口 ,能做到一水全苗 ,快发稳长 ,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2 确保隔离区是保证纯度的前提不同品种制种空间隔离距离不得少于 5 0 0 m,隔离区内更不能种植其它玉米 ,以防异品种间串粉混杂。3 严格…  相似文献   
2.
路辉  倪迎春 《种子》2003,(2):95-95
制种玉米优质高产十项关键技术@路辉$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农服中心!连云港222248 @倪迎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辛农场农服中心!连云港222248  相似文献   
3.
路辉  倪迎春 《中国棉花》2005,32(8):23-24
2003年东辛农场试种中棉所45,2004年进行大面积示范。经过两年试种因其抗虫显著、产量水平较高深受广大植棉户认可。现将该品种在本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生长特性及产量表现2003年在东辛农场试种20hm2,2004年扩种到550hm2,生育期135天,出苗好,生长整齐一致,果枝始节6.5个,植株塔形,茎秆粗壮,抗倒伏,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结铃性强,铃卵圆形,铃重5g,衣分40%,铃壳薄,吐絮畅,抗枯、黄萎病,抗棉铃虫性较稳定。皮棉每公顷1387~1500kg,说明其适应性、稳产性和早熟性均好。2栽培技术要点2.1地膜覆盖,要适时早播。适宜直播期为4月25-30日…  相似文献   
4.
5.
东辛农场是江苏农垦重要的植棉大场,近几年来棉花面积锐减,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制约了我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东辛农场棉花产业化优势、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棉花产业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辛3号大豆(原名东辛2002)是东辛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A95-10×泗豆11有性杂交,采用系圃选育法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经过江苏省2年区试、1年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东辛3号大豆2002年参加本所评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大华香糯系江苏省农垦大华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香粳新品种,东辛农场于1998年引进大华香糯试种,2007年种植面积扩至0.10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1/3。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2007年0.08万hm^2大华香糯平均每667m^2达612.50kg,高产田块每667m^2达700kg,较其它品种每667m^2平均增产52.50kg,因其为苏南地区加工年糯糕主要原料,其收购价常年稳定在2.50~3元/kg,因此种植效益极显著,深受广大农业职工和承包户的欢迎,推广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水稻倒伏扶扎对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水稻倒伏后的扶扎效果。[方法]通过不同时间倒伏水稻的扶扎试验,分析扶扎对倒伏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与倒伏未扶扎相比,9月23日,倒伏扶扎水稻的结实率低4.27个百分点,千粒重低2.58 g,减产9.30%;9月30日,其结实率高5.99个百分点,千粒重低0.54 g,增产8.97%;10月6日,其结实率高9.13~9.40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54~1.00 g,增产12.79%~15.91%。9月23日,倒伏扶扎连6号较倒伏未扶扎的总粒数少12.3粒,实粒数低11.77粒;9月30日,倒伏扶扎连6号较倒伏未扶扎的实粒数高,瘪粒数低。连9号倒伏未扶扎的实粒数最少,瘪粒数最多。[结论]与倒伏未扶扎水稻相比,灌浆前期倒伏扶扎水稻减产,灌浆后期倒伏扶扎水稻的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淮北沿海垦区是江苏省主要棉区之一,多年来公顷子棉产量一直在2250kg左右的中低产水平徘徊,因此认真分析低产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提高单产,对调动棉农积极性,充分发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辉  倪迎春 《作物杂志》2003,19(4):34-35
为进一步优化农场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我场从1998年起确立瓜棉套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路线,通过多年研究并实践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淮北沿海垦区土壤及气候条件的高效无公害瓜棉套作栽培模式,并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 基本情况及效益分析我场常年植棉面积为6700hm2 左右,棉田套种率达100%,其中无公害瓜棉套作面积达1300~2000hm2,2002年瓜棉套面积1600hm2,采用高效无公害瓜棉套栽培技术后生产皮棉1237.5kg/hm2,产值13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