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荞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拥海  俞乐  肖迪 《种子》2006,25(12):31-33
研究了不同品种荞麦种子中蛋白质组分情况,结果表明:养麦种子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构成。而不同类型蛋白质在总蛋白质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清蛋白是荞麦种子中的主要蛋白质,占总蛋白质含量的71.4%左右,其中以平荞最高。醇溶蛋白在荞麦种子总蛋白中所占比例较小,平均约为7.4%,榆养2号最高。球蛋白和谷蛋白所占比例非常接近,其中球蛋白平均约占9.1%,最高为日本大粒养。谷蛋白大约占总蛋白的12.1%,以京养1号最高。  相似文献   
2.
俞乐  唐宗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45-5745,5762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呈现一派异常活跃的景象。最近,外国产业资本并购尤其活跃。分析外国产业资本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以及近期大量外国产业资本通过证券市场完成并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温度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适应性的影响。将黑斑蛙蝌蚪分别在7、17℃和27℃驯化温度下饲养,测定体重、全长、尾长和体宽4个形态指标,分析各项形态指标的变化以及最适温度、逃避温度和致死温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饲养1~7 d期间,27℃组的体重、体宽、全长增长率均高于17℃组。在7、17、27℃驯化条件下,其最适温度分别是28.44、30.03、30.70℃;其逃避温度分别为25.49、31.77、31.78℃;其高温致死温度范围是38.0~40.5℃。综合结果分析表明,27℃是黑斑蛙蝌蚪比较适合的饲养温度,不同温度驯化后的蝌蚪,其最适温度有明显差异(P<0.05),逃避温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其高温致死温度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调节驯化温度,能够提高黑斑蛙蝌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技术从水稻叶片中克隆了水稻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LDH)的全长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水稻GLDH基因全长1752bp,亚克隆其部分成熟蛋白编码基因(789bp),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E.coli/pET30a-GLDHe,经酶切鉴定,DNA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000的蛋白.用原核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体,用Western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及效价,结果表明,抗体血清效价为1∶1000,在加IPTG诱导后的菌液中可以检测到相应的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在水稻叶片样品中能检测到1条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的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5.
刘拥海  俞乐  吴国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397-4398
[目的]为调控土壤pH值减缓酸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酸铝溶液进行浸种和水稻幼苗胁迫,研究酸铝毒害对水稻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酸铝溶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很小。低pH值条件下,高浓度的酸铝溶液的毒害作用增强,对水稻幼苗的伤害明显加重,植株的根系生物量显著下降;较高pH值条件下,由于活性铝仍处在较低水平,酸铝溶液的毒害作用明显减弱,对水稻幼苗伤害较小。在相同pH值条件下,高浓度的酸铝胁迫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随着pH值的降低,酸铝溶液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萘乙酸对水稻根、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萘乙酸(NAA)在0.0001~0.01mg/L范围内可促进水稻根的生长和有利于不定根的发育,超过10mg/L则明显抑制根的生长;在0.0001~10mg/L范围内对水稻芽的生长影响较小,当≥100mg/L时则明显抑制芽的生长,表明芽对NAA相对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有机酸对Cu2+胁迫下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Cu2+胁迫对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有机酸对Cu2+胁迫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50~1 000μmol/L)Cu2+对MS培养基下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升高,毒害程度加深.当Cu2+浓度为1 000μmol/L时,表现为生长的愈伤组织块较小,颗粒表面干燥,质地较硬.而添加不同有机酸(抗坏血酸、柠檬酸和草酸)均可明显改善Cu2+胁迫下愈伤组织的生长,尤以250μmol/L抗坏血酸对Cu2+毒害的缓解效果最佳,其愈伤组织块颜色浅黄,表面湿润,愈伤组织成活率高,与对照愈伤组织形态较接近.抗坏血酸且能较好抑制Cu2+胁迫下水稻愈伤组织的褐变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5个品种鸡蛋花叶片和花瓣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鸡蛋花叶片和花瓣的抗坏血酸含量及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差异,旨在为选育适合本土生长且具观赏价值的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鸡蛋花叶片和花瓣的抗坏血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丙二醛和类黄酮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花瓣的原花青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表明不同品种鸡蛋花有可能选择不同的抗氧化剂清除活性氧。鸡蛋花花瓣类黄酮的含量远高于叶片,推测类黄酮可能作为花瓣的主要抗氧化剂,在花器官的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结缕草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拥海  俞乐  崔铁成 《草业科学》2010,27(3):107-111
以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进行了胚性愈伤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种子经去皮预处理后,含2.0 mg/L 2,4-D的MS基本培养基能成功诱导去皮种子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7.1%。愈伤组织在继代过程中共产生4种不同的类型。1/2 MS中添加0.4 mg/L KT或添加1.0 mg/L KT和1.0 mg/L NAA均能有效促进胚性愈伤的分化,分化率分别为63.8%、66.0%。  相似文献   
10.
刘拥海  俞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572-3573,3575
草酸作为一种最简单的二元羧酸,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中,并且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并无淘汰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草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且在植物抗逆性中发挥积极作用。植物中的草酸形成积累主要受光呼吸乙醇酸、抗坏血酸及草酰乙酸等有机酸代谢途径调控,但也受诸如氮素形态等其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