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花椰菜施用硼砂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硼砂3.0 kg和4.5 kg的处理分别比不施硼砂的对照处理增产216.7 kg和333.5 kg,增幅为10.7%、16.5%,净增收321.4元和549.0元.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白菜施用硫酸镁肥试验,结果表明,每亩施用硫酸镁7.5~15 kg均表现增产,分别比空白增315.5~426.7 kg,增产率达8.9%~12.1%,增效392~558元。此外,白菜施用镁肥下位叶退绿黄化少,发生病害轻,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可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3.
连续5年进行不施肥、单施化肥和有机一无机肥配施对灰黄泥田地力变化及施肥效应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不施肥区土壤生产能力逐年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区早期的稻谷产量与单施化肥区的相差无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配施区表现出增产趋势。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而速效磷、钾含量急剧下降到缺乏水平;单施化肥区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阳离子代换量都有所降低;有机——无机肥配施则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缓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代换量,提高了土壤肥力。两个施肥处理全磷贮量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冷浸田土壤及自然生态条件,结合槟榔芋、茭白种植习性,总结槟榔芋—茭白周年轮作及相应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余广兰 《福建农业学报》2014,(11):1104-1108
为掌握闽清县水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集并检测4005个水田土壤样本的土壤养分含量,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通过2007-2012年实施的中稻3414 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比较NPK 施肥效应.结果表明:闽清县水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以丰富和中等为主,中等含量以上分别占88.44%、75.21%,碱解氮含量以中等为主,占86.04%,速效钾以缺乏为主,占83.50%;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锌以中等以上含量为主,交换性镁、有效硼以缺乏为主.同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酸性土壤比重进一步加大,而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NPK 肥对中稻产量贡献率分别为20.5%、3.6%与6.5%,有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稻增产效应:N〉P〉K.针对闽清县水田肥力状况,中稻应适量施用石灰调节pH 值,增施氮、钾肥,酌施磷肥和中微量元素,并多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6.
闽清是山区农业县,也是我省产粮大县之一,2003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2.29万公顷,总产量10.8万吨。其中水稻1.72万公顷,占粮食播种面积75.2%,在我县种植业中占重要地位。年消耗化肥2.21万吨(实物吨),折纯量5160吨。科学使用肥料,提高其利用率,是提高稻谷产量,并借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余广兰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7):151-155
闽清县耕地土壤有78.3%属缺镁水平。为探索施镁肥对农作物增产效果,以农用氢氧化镁为供试肥料,选用本地区种植面积较大、对镁元素敏感的白菜、晚稻两作物进行田间试验,分别按镁肥用量不同设5个水平,氢氧化镁肥全部采用全层基施。结果表明,施用镁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水稻分蘖期与齐穗期叶绿素含量。适宜用量范围内,施用氢氧化镁均提高了白菜、晚稻产量,其中白菜、晚稻分别以氢氧化镁用量225、120kg/hm2增产效果最佳,分别增幅12.7%与9.1%,经济效益分别增效12423.9、1410元/hm2。但晚稻用量超过120kg/hm2,产量显著下降。在最高产量下的施镁肥水平,与CK相比,种植白菜与晚稻田块土壤有效镁分别增加14.3与11.3mg/kg。在土壤有效镁基本相当条件下,晚稻对镁肥较白菜表现敏感,过多反而减产。总之,闽清县在白菜与晚稻上施用氢氧化镁,既增产增收又能提高土壤有效镁的含量,促进耕地养分平衡,但需掌握合理用量。  相似文献   
8.
闽清县耕地调查表明院水稻土土壤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面积达17 484.36 hm2,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98.34%。其中中低产田面积达14 331.91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61%。主要低产田类型有干旱型、渍涝型、缺素型和瘠薄型。相应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引水渠和田间灌溉渠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逐年加深耕作层等改良中低产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据第二次全国土普资料,闽清县是一个典型的缺钾县份。近3年,我们抽检全县有代表性的水田土样73个,速效钾含量小于80mg/kg的缺钾土样仍占93.1%。可见,目前我县稻田缺钾现象依然严重,增施钾肥是我县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根据水稻需肥特性,结合本县的稻田土壤状况,选择占全县水田50.4%的灰黄泥田进行等氮磷水平下不同钾肥用量的配比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农户在水稻上科学施用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探索了闽清县水稻田土壤磷钾丰缺临界指标。利用2007—2012年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60组水稻“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闽清县水田施用磷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3.8%、3.2%与3.7%,加权平均为3.5%,施用钾肥的早稻、晚稻、单季稻平均分别增产4.6%、8.0%与6.9%,加权平均为6.8%。有效磷、速效钾与对应的缺素/平衡施肥稻谷相对产量均呈显著的对数拟合关系。以相对产量0.95为丰缺临界标准,早稻、晚稻与单季稻有效磷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9.3 mg/kg、16.9 mg/kg与11.1 mg/kg,加权平均 12.8 mg/kg。早稻、晚稻与单季稻速效钾缺乏的临界指标分别为60.4 mg/kg、71.2 mg/kg与66.4 mg/kg,加权平均66.9 mg/kg。与福建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第四次制订的土壤磷钾养分丰缺指标相比,有效磷临界指标基本相当,但速效钾临界指标低了13.1 mg/kg。上述说明,闽清县水田施用钾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磷肥,且施用钾肥重点是土壤速效钾小于67 mg/kg的水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