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素方面分析了影响曹县芦笋生长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曹县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非常适宜芦笋生长,属于芦笋种植的适宜区。该研究结果为开展芦笋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芦笋高效优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牡丹作为菏泽的名片和特色,近年来在牡丹旅游热潮兴起的同时,菏泽牡丹资源开发进程加快,牡丹新产品不断推出,牡丹产业化技术研究深入,牡丹文化品牌的铸就日益凸显。从牡丹资源状况及其利用价值方面全面分析了牡丹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针对牡丹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旨在分析鲁西南地区的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笔者利用鲁西南地区9个县区1971—2015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旱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雨涝为主,80年代干旱加剧,90年代又转为雨涝,21世纪00年代干旱持续减弱,雨涝加剧;旱涝的季节变化呈现旱涝交替发生的特点,其中夏季雨涝发生较为频繁,春夏秋季的SPI线性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无明显的干旱或雨涝趋势,冬季雨涝呈微弱增多趋势,干旱减少,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在旱涝的空间分布上,全区3个区域的旱涝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均呈微弱的雨涝化趋势,但变化趋势未达显著水平;21世纪初期的旱涝变率最大,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前期的旱涝变率无明显变化,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的旱涝变率呈现出明显的干湿变化。鲁西南地区的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旱涝发生极为频繁,整体呈现出涝—旱—涝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1~2010年菏泽市冬小麦产量和气温资料,采用5a滑动平均法分离出冬小麦气候产量,并将气候产量与气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4℃/10a,冬季升温较春季升温明显。在18个温度因子中,共有15个因子与冬小麦气候产量呈正相关,其他3个因子与气候产量呈负相关。其中拔节期极端最低气温(X15)、灌浆~成熟期平均气温(X17)与气候产量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和0.36。  相似文献   
5.
刘涛  任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5-6396
利用菏泽市2004年1月~2013年4月的历史气象资料,研究了菏泽市轻雾、雾、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单个雾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菏泽市的轻雾发生概率分布较为均匀,12个月内皆有可能发生;雾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1月,冬季为雾的多发季节,秋季为雾的第二多发季;菏泽市年出现雾日一般在25 d以下,菏泽市雾天气多为辐射雾。灰霾天气已经成为频发天气现象之一。雾出现时能见度不断下降,温度、湿度性质稳定,气压场稳定,风速较小。  相似文献   
6.
菏泽市冬小麦生育期内的热量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菏泽市1961-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热量资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冬小麦生育期内的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每10 a增加速率分别为0.35,64.97和52.65℃,无霜期以每10 a 1.9 d的速率延长。除无霜期在1965和2003年发生突变外,其他热量因子均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背景下鲁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鲁西南地区1961-2010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了该地区春、夏、秋、冬四季及年际的光、热、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气温、≥0℃积温、≥10℃积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6℃/10a、53.8(℃·d)/10a、83.5(℃·d)/10a,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其次是春季,并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发生突变,无霜期以1.9 d/10a的速率延长,表明自突变后热量资源处于丰富阶段;光照资源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尤其以夏、秋、冬季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光照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发生突变,其中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减少的倾向率分别为208.4MJ/(m2·10a)、112.1 h/10a;年降水量总体变化不明显,呈略微增加趋势,年际和季节间分布不均,春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暴雨日数增多.鲁西南地区总体的农业气候变化存在以“热量资源丰富,光照资源欠缺、水资源不充足”为主要特点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利用曹县1966~2015年月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9点二次平滑、累计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曼-肯德尔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曹县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表明,近50 a曹县日照时数变化与山东省的变化趋势一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56.59 h/10 a;夏季和秋季减少极明显,冬季、春季显著减少;5月份减少趋势最大.1982年是曹县日照减少突变的时间点,也是日照时数由正距平向负距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