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祝县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多年系统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天祝县年、季、月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认为气候变化是制约天祝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气候变化的制约条件提出了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建立农区牲畜育肥基地;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草的水利建设,科学灌溉草场;适地、适草、适畜,发挥不同类型草场区域优势,开展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2.
河西紫皮大蒜适生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河西优质大蒜主产地民乐的紫皮大蒜生育期间光、热、水条件,得出适宜播种期为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需≥0℃积温1760.0℃左右;蒜薹和鳞芽发育期适宜气温为10.2-15.4℃;现薹至抽薹期适宜气温为15.4-15.9℃;鳞茎膨大期适宜气温为14.0-16.0℃。根据对大蒜生育、产量和品质起关键作用的≥0℃积温、7-8月蒜头膨大期的气温、日照时数、5-6月平均气温作为区划指标,将河西走廊划分为5个紫皮大蒜的种植区。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棉铃虫消长动态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肃省武威市农技中心植保站1999—2008年棉铃虫观测资料及武威市气象局观测站1953—2010年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中的作物生长模型、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棉铃虫种群增长模型和气象预报预测模型,分析了气候变暖特征及对棉铃虫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棉铃虫百株卵量周年增长动态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减速增长三个时期,快速增长期出现在7月下旬末至8月上旬(玉米吐丝期);建立了棉铃虫卵始见期、卵高峰期、高峰期卵量、高峰期虫量气候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78%~89%,可用于棉铃虫预报业务应用;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玉米棉铃虫发生发展的影响:棉铃虫越冬期(12—2月)最低气温每10年增温0.58℃,暖冬利于棉铃虫安全越冬,越冬基数增加,成活率提高;繁殖期(5—9月)≥10℃积温每10年增加133℃。热量条件改善,有利于棉铃虫种群增长加快、繁殖代数增加、危害期延长;气候极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棉铃虫的发生发展将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内陆河流域不同播期对春玉米土壤温度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温度是限制玉米高产的主要环境因子,为了寻求合理的播种时间,使玉米生长发育处于适宜的土壤温度环境中,从而保证干物质的积累和产量的形成。通过在内陆河流域代表区域武威开展不同播期对大田地膜春玉米进行试验,采用全生育期连续定点观测春玉米发育期、产量结构和20 cm、40 cm两个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分析了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物量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不同播期处理各层次地温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拔节之后即进入生殖生长期,地温呈降低趋势。第二播期(4月20日)生长状况好,干物质累积量高,尤其是乳熟期和成熟期差异明显(P<0.05)。第二期产量构成优于第三期(4月30日)和第一期(4月10日)。第二播期处理,可以在苗期获得较高的地温,土壤增温明显,而在拔节期以后可保证适当较低的温度,从而保证干物质积累时间和产量结构的形成,是当地最适宜的地膜春玉米播种期。第一播期生物量则表现最差,说明正常情况下作物适当提前播期,延长生长期的做法在玉米的生产上是有一定风险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羊河流域近10年水情资料、近40年自然降雪资料和近4年人工降雪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现状和人工降雪作业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降雪的4年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增加明显,增雪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指出冬春季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雪具有一定的潜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旱地油菜开花盛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油菜开花盛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祁连山高海拔旱地环境因子和油菜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并分析油菜光合生理指标在不同年型、不同播期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光合速率高于下午。油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气孔导度日变化大体呈“S”型曲线。而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均呈单峰型日变化曲线,而空气湿度呈“S”型日变化曲线。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油菜开花盛期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导环境因子之一(R2=0.6916),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是蒸腾速率的主导影响因子之一(RPAR2=0.7133,RT2=0.5611),空气湿度是气孔导度的主导影响因子之一(R2=0.5503)。湿润年油菜不论是外在环境还是植株体内在环境均处于适宜状态,作物各项光合参数均高于干旱年。分期播种的油菜叶片蒸腾速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0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差异显著(P<0.05),细胞间隙CO2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对石羊河流域春秋两种播期人工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的生育期,地上、地下生物量,产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沙打旺生长第二年(2004年)干物重春播地均高于秋播地。分别增产3 505.0 kg/hm2、2 314.5 kg/hm2。(2)春播和秋播地牧草干物质积累增长关键期均出现在现蕾~开花期。此期紫花苜蓿、沙打旺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累积总量的70%和63%。(3)生长第二年(2004年)春播和秋播地青干比最小值出现在开花期,也是牧草刈割的最佳期。(4)春播牧草地下生物量高于秋播。春播紫花苜蓿、沙打旺根干重分别比秋播高2.5~2.6倍和0.5~1.0倍,春播有利于牧草根系生长。(5)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为牧草适宜返青温度。在灌溉条件下,牧草干重与热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力高低主要取决于热量的多寡,秋播地和晚熟品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更高。  相似文献   
8.
9.
河西走廊东部灌溉春小麦生物特征及需水规律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94年~1996年春小麦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小麦各生育器官形成的生物学特征,用李纳克莱法计算了河西东部春小麦各生育时段需水量和亏缺量,作为田间灌溉依据,分析了土壤水分对春小麦干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科河28为试材在武威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大田玉米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干旱胁迫使玉米叶片卷曲,叶面积减少,株高下降,单株叶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果穗体积减小,穗粒重和百粒重降低,大幅减产,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几乎颗粒无收;同时干旱胁迫使气孔导度减小,气孔关闭,光合能力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