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Genomic-SSR reaction system is a basic protocol when the Genomic-SSR is used for genetic analysis in Liriodendr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g2+, dNTP, Primer and rTaq were tested by L9(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and single factor gradient experiment to gain the optimal reaction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reaction system should contain 75 ng of genomic DNA, 1 μL of 10×buffer, 0.4 μL of 10 mmol·L-1 dNTP, 0.75 μL of 2.5 mmol·L-1 MgCl2, 0.25μL of 10 μmol·L-1 Primer, 0.05 μL of 5 U rTaq and final volume of 10μL. Repeated trials and two verification tests showed that this optimal reaction system was stable, reliable, efficient and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Genomic-SSR in Liriodendron population genetics and quantitative genetics research.  相似文献   
2.
对11年生火炬松人工林进行间伐强度试验,经3年观测表明:间伐促进了林分生长,间伐3年后与对照相比,胸径的年生长量增加了0.24~0.80㎝,树高的年生长量增加了0.19~0.33m,林分蓄积的年生长量增加了6.783 1~14.812 5m3/hm2,促进林分蓄积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间伐强度为30%.采用30%强度进行初次间伐,可显著提高蓄积生长量,有利于发挥火炬松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贵州省中部,湿地松林分生长量有规律地显示出随海拔的增高而降低,海拔愈高,林分生长量愈低,海拔高于1300m时,生长量较低,在此生长的湿地松幼树,冬季均发现少数冻害,因此海拔1300~1400m,是贵州中部发展湿地松的上限,海拔是限制湿地松垂直发展的主要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适合于贵州省中部低中山(海拔1300m以下)发展,可列为这一地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马尾松与檫木进行不同方式混交,测定马尾松、檫木的生长量,探讨最佳混交方式,为马尾松混交林营建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经观测表明:混交促进了林分生长,30年生马尾松、檫木混交林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林分蓄积增加0.660~113.106 m~3/hm~2,促进林分蓄积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带状混交。马尾松、檫木均为阳性树种,具有竞争关系,采用带状混交,可调整种间关系发展趋势,缓和种间矛盾,另外,带状混交便于造林施工、抚育管理,林分比较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5.
海拔对引种火炬松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州省龙里林场进行不同海拔火炬松引种造林试验,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随海拔的降低,火炬松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逐渐增大;随海拔的增高,林分受凝冻灾害程度显著加深,海拔1300m的火炬松林分受灾情况最严重,部分林分已无培育价值;海拔高度是贵州省中部地区引种火炬松的首要限制因子。在海拔1300m及其以上的山地不宜发展火炬松.  相似文献   
6.
龙晓飞 《绿色科技》2021,(5):112-114
指出了龙里林场现有国家储备林中以马尾松人工林为主,树种结构单纯、层次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发生雪压、风倒、火灾,松毛虫危害严重。为了改善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优化林分的树种、水平、垂直结构,进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模仿马尾松自然演替规律,通过择伐,在林下补植了乡土珍贵树种,以把马尾松人工林尽可能地改造为接近自然状态的异龄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近自然改造具有如下优点:①确保了持续的主林层郁闭,实现了森林的永续利用。②将培育珍贵树种与马尾松大径材有机结合起来,兼顾了森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③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保证了森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