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尾巨桉人工林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合理的栽培密度是桉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从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的不同栽培密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来看:密度对尾巨桉高生长的影响表现在生长后期,密度对尾巨桉的胸径生长在各个林龄都存在显著差异,密度与胸径生长呈负相关。如果要培育大中径材,种植密度应小于1000株/hm2,结合目前桉树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及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尾巨桉种植密度在1250~1667株/hm2。  相似文献   
2.
桉树采种母树林和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母树林和种子园要以树种(种源)选择为基础,选择立地较好、交通方便、远离同缘树种的园地;保留密度是影响种子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尾叶桉母树林保留约175株/hm^2为宜,尾叶桉、巨尾桉、巨桉种子园保留300~450株/hm^2为宜,赤桉、园角桉保留400~600株/hm^2;加强对母树林和种子园的土壤、树体管理,合理配置种子园无性系(家系);家系试验转化为种子园是营建种子园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桉树矮化控制授粉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利用东门桉树的优良基因和杂种优势,获得更高的遗传增益,并改进人工杂交育种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东门林场通过在引种试验和杂交子代测定试验中选取优良单株作为营建桉树矮化控制授粉种子园的材料,利用嫁接、药物处理、截顶、压枝等技术,营建桉树矮化控制授粉种子园,目前在杂交育种中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东门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东门林场多年来的桉树无性系(clone)选育研究的过程、结果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选育出了一批非常优良的桉树无性系品种,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我们认为东门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为我国的桉树无性系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门的桉树无性系选育技术和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桉树制浆造纸潜力及其材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东门桉树研究项目对桉树木材材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东门桉树在造纸性能上有较好的适合性;桉树木材基本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树木的不同部位的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测定树干中部的样心基本密度就可很好地估算整株立木的基本密度,项目测定了树种、优树、无性系的基本密度;初步制定了东门优树与材质筛选标准;分析了尾叶桉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木才pH值在树干高度上的差异和变化趋势;pH值由树基向上,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施肥对纤维长度没有显著影响,对纤维宽度有显著增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门林场的桉树无性系选育研究包括了桉树的有性育种和无性繁殖两个过程。通过大量桉树树种(种源、家系)的引进,进行优良树种(种源、家系)及其优良单株的选择,然后进行杂交育种和子代测定。在此前提下,进行桉树纯种和杂交种的无性繁殖,开发出无性系,并进行无性系对比试验和区域中试种植,最终选育出优良无性系进行推广造林。多年来东门林场选育出了700多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其中已有70多个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连栽对尾巨桉短轮伐期人工林生长量和生产力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定位监测和时空互代相结合的方法,于1998~2005年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不同连栽代次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生长量、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动态进行了连续8 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轮伐期内,尾巨桉林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以1~5 a较快、5 a以后则减缓,呈现早期强速生特性,连栽会使这一特性更加明显;连栽林分(第2代)乔木层3.6 a、5.8 a和7.3 a的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43.531 t.hm-2、84.127 t.hm-2和94.289 t.hm-2,除3.6 a的平均值比对照林分(第1代)的低5.36%外,其5.8 a和7.3 a的平均值则分别比对照林分的高7.79%和6.0%,但差异不显著;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的干材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干皮、枝、叶和根所占的百分率则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小,其乔木层定期平均净生产量随着林龄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