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研究油茶(Camellia oleifera)生长以及营养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对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的油茶林进行生长、土壤物理性质及叶片、花芽、果实总氮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株高、地径和冠幅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饱和持水量呈正相关;叶片中的氮含量均高于花芽和果实中的氮含量(P0.05),花芽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叶片和果实。而果实的糖氮比值最高,叶片和花芽的糖氮比低(P0.05),其原因可能与采收期测定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桉树人工林及桉树、格木混交林为对象,对其造林初期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酚类物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根区土壤pH值较小,0—20cm土壤pH值大于20—40cm,混交林林间0—20cm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通气度均较桉树纯林大;对林间20—40cm土层而言,桉树×格木混交林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度、排水能力均比桉树纯林大,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相反。(2)混交林林间0—20cm土壤脲酶活性最大,为1.46mg/(g·h),脲酶、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桉树根区大于格木根区,且较桉树纯林桉树根区大。(3)桉树纯林根区总酚、复合酚含量最大,混交林林间0—20cm水溶酚含量最大,土壤水溶酚含量范围为0.62~2.04μg/g。桉树纯林造林初期土壤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未造成土壤酚类物质的积累;桉树与格木混交初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酚酸物质含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尾巨桉DH32-29无性系在华南地区及四川盆地部分县市的种植规模、生长表现及冬季耐寒能力。分析发现,湖南衡阳市的气候条件不适合种植DH32-29,广西临桂县、福建龙岩市基本适宜种植,而广西钦州市与扶绥县、广东湛江市、福建漳州市等县市适合种植,是DH32-29主要种植区。该无性系在9个调查地的生长状况有一定差异,以广东湛江市的DH32-29生长最快,4年生林分年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4.3 m.a-1、3.58 cm.a-1、0.0325 m3.a-1。生长差异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性较大,而与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年平均降雨量的相关性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