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季节杏李品种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干旱区杏李的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5~8月测定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不同生长季节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品种间的光合作用特性和规律.[结果]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0: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风味皇后’,‘恐龙蛋’,‘味厚’,‘味王’和‘味帝’均Pn日变化表现为7月份最大,分别为达13.75,14.76,12.96,13.3,11.9μmol/(m2·s),8月份Pn日变化最小,分别是9.78,10.71,12.02,10.43 μmol/(m2·s).‘恐龙蛋’的Pn总平均值最高,达12.65 mol/(m2·s),‘味王’的Pn总平均值最低,仅有11.31 μmol/(m2·s),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Gs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杏李不同季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双峰”型,有明显地光合“午休”现象.7月份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强,8月份最弱,5、6月份居中.‘恐龙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味厚’次之,‘味王’的光合能力较弱,其他品种居中.杏李的Pn值与气孔导度(Gs)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杏李树干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树体蒸腾耗水规律,为杏李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S-TDP8型热耗散式树干液流测定系统连续监测,分析环境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结果]杏李在不同生长阶段液流日变化均呈昼高夜低的单峰曲线,晴天液流速率高于阴天.各月液流速率均不相同,4月液流速率最低,月液流量为232.31L,6月液流速率最高,月液流量为533.81L.4、6和8月,杏李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806、0.846.5、7月,液流速率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0.863.4~8月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均在0.8左右.[结论]在生长期,杏李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现昼高夜低规律,晴天液流速率高于阴天.在整个生长阶段,6月液流量达到最大.杏李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受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欧洲李在阿克苏地区的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动态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测量新梢长度和粗度、果实的三径、叶绿素和叶面积,分析欧洲李各品种间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各品种在物候期上相差1~2天,欧洲李的新梢快速生长期是在同一时期,‘法兰西’果实最先成熟,其次是‘斯坦勒’,‘女神’最晚;欧洲李果实发育在第1次快速生长阶段(在盛花后14~21或28天),三径日平均增长量最快,纵径>横径和侧径,在第2次缓慢生长阶段(在盛花后28~62天)和第3次快速生长阶段(盛花后62天至果实成熟)横径和侧径>纵径,单果重增加主要是在第3快速增长阶段。新梢的生长有2次生长高峰。叶面积和叶绿素快速增长都在盛花后14~42天(4月22日—5月20日)。在阿克苏地区的欧洲李果实三径和单果重生长都呈‘双S’曲线。在整个果实生长期‘女神’单果重的增长量最多。新梢的长度、粗度与单叶面积和叶绿素生长变化趋势一致。新梢和果实发育动态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出现营养竞争,中期出现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能力,为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杏李品种为试材,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恐龙蛋’与‘风味皇后’、‘味王’的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恐龙蛋"的光合速率最高,达14.76μmol/(m~2·s)。当光照强度达到1 800μmol/(m~2·s)时,‘恐龙蛋’净光合速率最大值达27.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也最大。‘恐龙蛋’具有高光饱和点和低光补偿,光饱和点达697.684μmol/(m~2·s),光补偿点仅有43.069μmol/(m~2·s)。‘味王’的CO_2补偿点最低,仅有68.264μmol/mol,羧化效率最高,达0.072μmol/(m~2·s)。[结论]‘恐龙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潜能最高,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味王’对低CO_2浓度利用率最高,‘风味皇后’和‘恐龙蛋’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进欧洲李品种在阿克苏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欧洲李的丰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调查‘斯坦勒’、‘法兰西’、‘女神’3个欧洲李品种的在阿克苏地区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特征、花粉量、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结果]3个欧洲李品种的花期集中在4月初,花期持续时间为9~10 d,单花花药数平均28.48枚/蕾,单花花粉量平均值是28 700.0粒,花粉萌发率平均是27.4%,中长花柱花平均比率为86.75%;3个品种欧洲李的花瓣形状、颜色,花药、花萼颜色子房着生方式和花类型都基本上一致.3个欧洲李品种在开花当天柱头可授性变强,之后渐渐变弱.‘女神’的可授时期比较长,可持续5d.[结论]‘斯坦勒’的单花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较高,比较适合作为授粉树.而‘女神’和‘法兰西’的完全花比例都比较高,单花花粉量或者花粉萌发率较低,不适合作为授粉树.3个品种的花期相近,‘斯坦勒’可为其他2个品种授粉.  相似文献   
6.
两个黑加仑品种耐NaCl胁迫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加仑品种世纪光和世纪星为材料,盆栽扦插幼苗分别经0,50,100,150和200 mmol/L NaCl浓度处理15 d,在胁迫处理第5天、第10天和第15天取样并测定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大和胁迫时间增加,世纪光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世纪星在第5天至第10天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远低于世纪光,在第15天各处理浓度的含量则开始下降,150,200 mmol/L浓度处理下的含量,相比CK分别下降了7.8%,16.6%和3.4%,20.0%;两个品种的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也随NaCl胁迫时间和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世纪光经200 mmol/L NaCl浓度处理15 d后,质膜相对透性未超过50%,而世纪星经150 mmol/L浓度处理15 d时其质膜相对透性就超过了50%,达到了半致死程度。说明黑加仑世纪光在NaCl胁迫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有机渗透调节能力,其耐盐性强于世纪星。  相似文献   
7.
为给阿克苏地区制定合理的欧洲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理论基础,以品种‘女神’、‘斯坦勒’和‘法兰西’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内部生长点组织形态分化过程进行观察,探讨欧洲李在阿克苏地区的花芽分化进程。在6月26日第1次取样时,大多数的花芽已经处于始分化期。‘斯坦勒’的花芽在9月23日雌蕊分化基本完成,分化时间在90 d以上;‘女神’在10月20日基本完成雌蕊分化,分化时间大约在120 d。而‘法兰西’在10月20日只有60%的花芽雌蕊分化完成。欧洲李花芽分化进程可以分为未分化期、始分化期、花蕾原基分化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分化时期。3个欧洲李品种花芽形态分化存在各时期重叠交错现象,各时期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均是逐步分化的,各品种花芽分化时期的形态特征大致相同,但是分化进程存在一定差异,‘斯坦勒’的雌蕊原基最先完成分化,其次是‘女神’,最后是‘法兰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时滞特性,采取PS-TDP8型热耗散式树干液流测定系统持续监测,以掌握树体蒸腾耗水规律,从而为杏李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杏李生长季液流速率日均最大值在6月18日;决定其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温度及水气压亏缺,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光照强度及空气相对湿度。4—8月液流速率均与1 h前第1、2主成分相关性最大;杏李生长季液流与1 h前光照强度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810,与1 h后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相关性最大,系数分别为0.757,-0.572,0.736;回归方程中液流与实时气象因子拟合决定系数最大,为0.751。杏李生长季液流速率与实时气象因子回归拟合模型效果最好,体现了杏李在长期树干液流数据模拟中,可以不用考虑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3个杏李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开花物候期、花器官形态特征及发育特征并测定花粉量、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3个杏李品种花期相对集中,均于4月初开花,较对照杏品种晚8~12 d,与对照欧洲李品种花期较为相近。3个杏李品种的花器官特征差异不大,与2个李品种较为相似,均具有较高比例的中长花柱花。3个杏李品种的单花药花粉量与各李品种间差异不大,但均低于对照杏品种。花粉活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恐龙蛋"的花粉萌发率相对较高,为51.6%;"风味皇后"的单花药花粉量相对较高,为880.8粒/花药;"味帝"的花粉量较少且花粉活力极低,只有2.1%;3个杏李品种开花当天均具有极强的可授性,且可授性一直持续到花后5 d,三者柱头可授性变化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对照李品种差异不大,略高于3个杏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