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亚洲国家林业市场化改革”区域项目介绍Introductiontothe"ForestyPoliciesandInstitutionsinaMarketEconomy,AsiaRegionProjectGCP/RAS/158/JPN"¥//赤堀聪之(...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的森林走向市场Newzealand'sforestsmoveintothemarketDavidButcher¥//(亚洲国家林业市场化改革区域项目首席顾问北京市100029)1前言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是一个拥有860万人口,多山的、具有广阔而...  相似文献   
3.
以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平衡为基本原则,对人工林栽培最优密度决策进行经济分析。运用密度-收益关系曲线、树木价格-规格关系曲线、折现率-轮伐期-收益关系,以及各种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成本、折现率、价格等经济因素对初植密度、间伐次数与强度、间伐方式、间伐时间等密度决策的作用与影响规律。进而分析初植密度、间伐密度与轮伐期之间的关系.引入低密度种植、少次数与弱度间伐、延长间伐、上层间伐等带有经济色彩的密度决策概念,从而得出密度决策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林价的内涵林价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学说和劳动价值论。从地租理论的角度看,地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由于存在着森林经营权和森林私有权的垄断,相应地产生了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山林地租形式,林价则是森林地租的转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废除了森林资源的私有制和剥削关系,林价被认为是对自然收获物的一种税收。从劳动价值理论角度看,林价的经济实质是培育立木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是立木价值的货币计量,或者称作立木价格。森林资源有两种不同的起源,即天然林和人工林。人工林林价是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在人类投入劳动以前就形成的天  相似文献   
5.
所谓木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是指其供需特点与供需数量以及供需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木材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是通过市场达到均衡的。当木材需求大于供给时,木材价格将会上升;当木材需求小于供给时,木材价格则会下降。木材产品市场的一切交易活动和价格的变动都受到这一规律的支配。而在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木材产品的供求均衡固然离不开供求规律的作用,但从木材供需本身的特点出发,寻找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途径,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进行指导,则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木材进口概况近几十年来,日本进口木材数量迅速增长,1980年木材进口量已达4310万立方米,价值69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日本进口木材量是世界进口总量的22%,居世界第一位。而日本国内生产的木材仅为消耗量的30%。在50年代后期,工业化导致日本木材需求的迅速增长。尽管国内生产不断增加,木材价格还是迅猛上涨。1960年第二季度至1961年第三季度,木材批发价就上涨了20%左  相似文献   
7.
共对200个技术上可行的杉木栽培模式,以NPV最大为主要目标进行优化,确定出立地指数为14、16、18下的5种初植密度优化栽培模式。对初植密度、间伐次数、间伐时间、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及轮伐期等栽培措施,从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平衡角度,进行实例代化分析。运用增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措施下,成本、价格、折现率等经济因素变化对栽培模式优化的影响规律。特别是对间伐量和间伐时间的交互作用,初植密度与间代管理的交互作用,初植密度、间伐次数与轮伐期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并对用不同经济指标决定的最优轮伐期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现行世界木材贸易格局;论述了世界木材贸易基本理论——林产品比较优势原则,并以日本、美国、加拿大林产品贸易为例,分析了木材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东南亚地区近十几年来林产品出口由初级产品向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发展的变化及所采取的贸易政策;通过分析人工林的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世界木材贸易格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