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衡阳市水源不充足的高岸田和丘岗地,建议采用冬油菜复种夏大豆的生产模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根据衡阳市气候特点,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冬油菜高产稳产关键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提早播种、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夏大豆高产稳产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总结了湖南省湿地污染物净化与过滤、调节气候、蓄水、调节径流、均化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以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生态功能,分析了湿地对湖南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临床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笔者确诊一养殖场保育猪存在猪2型圆环病毒病及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双重感染,并发或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对于此次发病,笔者结合药敏结果给出了治疗方案,半个月后猪群恢复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饲养模式(笼养和散养)下的湘黄母鸡生长规律,该研究选用体重相近、体况健康的0日龄湘黄鸡母鸡共120只,集中育雏至6周龄后,随机分为两组(笼养模式60只、散养模式60只)。试验期为23周,试验结束后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并应用Logistic、 Gompertz和Bertalanffy三种生长模型对湘黄母鸡的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发现:Bertalanffy模型函数对两种饲养模式下的湘黄母鸡的生长曲线拟合最佳,笼养模式拐点周龄为8.43,拐点体重为481.49g,散养模式拐点周龄为8.47,拐点体重为488.52g。通过两种饲养模式的生长性能的分析发现,相比于笼养模式,散养模式的湘黄母鸡平均日增重增加了9.2%,平均日采食量增加了8.7%,料重比降低了0.5%,但是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试验初步揭示了湘黄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可为湘黄母鸡精准营养调控、生长阶段划分和饲养模式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湘黄鸡是衡阳市重要的畜禽养殖品种,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作者从品种介绍、养殖历史、发展现状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衡阳市湘黄鸡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并针对品种提纯复壮、建设原种场和加强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抗体监测是动物疫病诊断、疫病监测、免疫质量评估、疫情预警、疫病控制等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计划的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可系统科学地掌握猪场疫病发生与流行动态和危害程度,连续监测数据可勾勒出群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动态曲线,侧面反映猪群健康,从而揭示群体变化,解决滞后性问题,尤其在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疫病的防控上。我们对2017年某自繁自养场3次普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可反映猪场中蓝耳病、伪狂犬病防  相似文献   
8.
9.
为修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笔者于2017年1月~12月对湖南省养殖企业和畜牧兽医行政事业单位,围绕养殖业现状、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养殖业是湖南省农村的支柱产业,畜牧业总产值占据农业总产值的1/3;畜禽现代化建设初具雏形,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明显偏低,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紧缺。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饲粮添加大豆肽对育雏鸡的饲养效果,选择360只1日龄健康湘黄鸡,随机分为A、B、C、D等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B、C、D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0.8%、1.2%大豆肽的试验饲粮,测定不同处理雏鸡的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育雏鸡的日增质量、降低料肉比,其中B组和C组效果较佳。试验结束时,B组、C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50.95、349.95 g,显著高于对照组;料肉比C组最低,为2.48,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大豆肽可以提高育雏鸡的免疫器官指数;添加大豆肽有提高育雏鸡血清钙含量、降低总胆固醇含量,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趋势。综上,大豆肽的适宜添加量为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