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陈利星  陈绘画  周钦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1-17282
[目的]检测马尾松蛀干类害虫2006~2010年,林间种群数量是否具有混沌特性。[方法]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分析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的复杂性动态。[结果]前馈网络模型估计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128,说明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序列存在混沌现象。[结论]马尾松蛀干类害虫的数量与前一次或前几次观测值密切相关,可用重构相空间的方法预测下一次观测值。  相似文献   
2.
对观光杨梅园内主要杂草进行控草效果试验,分别采用8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1798g/hm2、3596g/hm2、5394g/hm2的有效含量加水675kg/hm2喷雾,对蕨、杠板归、对白栎、空心莲子草等果园主要杂草控草效果达75.5-95.0%。对木本植物算盘子、檵木等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百草枯450ml/hm2、900ml/hm2、1350ml/hm2加水675kg/hm2喷雾,控草效果达64.8~79.3%,但蕨部分的茎干尚未枯黄,不宜于控制蕨类杂草,试验表明,8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控草效果显著,可以在山地果园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木荷撒播育苗技术及苗木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荷撒播育苗术经10年的试验,产苗量从每公顷7.5万株提高到96株,平均苗术高从25cm提高到43-58cm,经连续5年的生长量观察表明,焦泥灰,钙镁磷肥作基肥对苗木的高生长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苗木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的长短的田间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88.8%草甘膦铵盐对杨梅园控草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对山地杨梅园主要杂草进行控草效果试验,分别采用有效含量1798g/hm2、3596g/hm2、5394g/hm2加水675kg/hm2喷雾,对蕨、杠板归、对白栎、空心莲子草等果园主要杂草控草效果75.5%~95.0%;对木本植物算盘子、檵木等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百草枯450mL/hm2、900mL/hm2、1350mL/hm2加水675kg/hm2喷雾,控草效果达64.8%~79.3%,但蕨的部分茎干尚未枯黄,不宜于控制蕨类杂草。88.8%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粉剂控草效果显著,可以在山地果园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利星  陈绘画  周钦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90-15592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杀短角幽天牛的影响。[方法]2006~2008年,在仙居县官路镇大北地溪林场进行蛀干类害虫引诱剂诱捕短角幽天牛试验,对诱捕到的短角幽天牛数量与15个气象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影响短角幽天牛诱捕效果的气象因子为观察日前12d内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总云量、雨日、平均水汽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短角幽天牛的监测和预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不同诱捕点间松墨天牛林间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用联合密度依赖方法对4个试验点2008-2010年的诱捕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间松墨天牛种群相互影响,用极大似然法对4个试验点的林间松墨天牛监测序列联合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7.
永安溪流域滩地是仙居竹类资源重点分布区之一,竹林面积1847.1 hm2,竹子分属 6个属23个种(含种下等级)。竹种多样性比较丰富,已成为该流域森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滩地竹子存在的竹林老化、缺乏科学管理、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不同地段竹林培育及生态功能潜力挖掘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8.
5种不同立地条件木荷人工纯林固定样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6 年来对5 种不同立地条件木荷人工林固定样地调查认为:木荷抗风耐寒,耐干燥瘠薄,垂直分布可达海拔1 100 m 的高山区,适生性强,是常绿阔叶树中的造林先锋树种。在木荷最适生长区,7 年生平均树高5-35 m ,瘠薄山脊地段,7 年生平均树高1-64 m ,海拔高1 100 m 处,7年生平均树高1-86 m 。  相似文献   
9.
划分自留山近40年来,由于人员变迁和自然变故等因素导致自留山经营单位(家庭)消失,对此类自留山处置的争议和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林业生产。自留山使用权流转受到严格限制,但在各地实践中自留山使用权流转事实上依然存在。文中梳理自留山政策发展过程及部分省(区、市)有关自留山政策,结合浙江省开化县和仙居县一些典型案例处置的实践探索,提出如下建议:将自留山使用权分解为资格权和经营权,实行自留山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经营权;正确处理好消失农户(外迁或亡故)的自留山资格权,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自留山经营权得以正常流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