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启蒙———我与《云南林业》楚雄州林业局金振发1980年《云南林业》复刊,1984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至今已整整100期了。1975年,我从基层行政单位调到楚雄县林业局工作,可谓半路出家。初来乍到,认为“林业工作不过是栽树砍木头没多大干头”。不久,我作为...  相似文献   
2.
高山铁核桃和绿皮核桃的休眠期比低海拔泡核桃休眠期长,如何使用泡核桃接穗改造高山铁核桃和绿皮核桃,是长期以来的技术难关之一。近年为适应山区发展核桃生产的需要,我们深入核桃产区,不断摸索和总结,取得了洞穴储藏泡核桃接穗的成功经验。一九八○年洞穴储藏泡核桃技条六穴共1,800条,储藏十五天,春尾取出技接,同年九月检查,成活1,600株,当年接穗株高30厘米。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楚雄市于1998年被列入云南省首批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单位,肩负起27170.6万公顷森林管护和16074.9公顷公益林建设任务。楚雄市委、市政府对天保工程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杨毅市长任组长、陈朗新副市长任副组长,林业、财政等16个委、办、局行政一把手组成的楚雄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并在城乡开展了声势强劲、持久的宣传活动,形成了天保工程的良好氛围。从试点到全面实施的4年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林业、森工企业的干部职工平稳地完成了思想观念、职业的转变,从容地走上了护林、植树岗位。遍布全市的森林管护站(所)点的管护人员,下得去、住得稳、能巡山、出成效。林区群众也从过去的靠山吃山,无度地从山林获取经济效益转到了护林养山,让山林绿起来尽快发挥生态效益上来。良好的生态观念正在广大市民中悄然形成。二是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从1998年至2002年,全市共投入天然林保护森林管护项目经费883.28万元,年平均176.6万元。不仅解决了天保工程实施的主体国营森工企业职工的就业吃饭问题,还新建、修缮管护站(所)点92个。配设了通讯工具,巡山服装等。三是打造了森工企业自身实力,公益林建设和第三产业取得...  相似文献   
4.
古树是宝贵的绿色文物,是自然界和先人们留给我们的无价遗产。尽管历经世纪时空的跨越、饱受风霜雨雪、遭受无数劫难,古树却仍然苍劲挺拔,郁郁葱葱,奉献硕果,福荫子孙,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后人的福分。在楚雄市进行的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中,我们惊喜地发现,鹿城同样拥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鹿城郊区香椿古树群永安镇庄甸朱洗冲村离鹿城不过五六公里,这村的香椿树早就有些名气了。我们普查组一行4人来到依山傍水、绿树环抱的这座小村落时已是下午时分。83岁的李文光老人知道我们是来普查古树的,一脸笑容地指着他家屋旁一株2人合围…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回到故乡,无论春秋寒暑,总要去村东南隅的板栗园转悠一阵。去寻找早已逝去的金色童年,纯真的少年梦和我心中的那片绿色世界。故土名叫土官村。探寻历史,起源于明代,因住有一个土司官而得名。不知是哪一代祖先在这里植下了上百株板栗树。也不知过了多  相似文献   
6.
祭龙引出的封山合同碑记1985年春分(3月21日),楚雄市永安乡桃园村公所双坝村村民正在举行“祭龙”仪式。只见各家各户带上自家的米腊肉、蔬菜来到龙蓬,在‘龙头”率领下,杀鸡、煮肉,点燃香纸烟,虔诚地祈祷‘尤神”吐水,滋灌农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护佑人畜吉安。‘:龙头”听说我们是南林业局h乡抓造林的,便邀请我们吃祭“龙”饭。“‘龙头”说,过去的龙返二人合围的水冬瓜、推栗树就确几百株育水有铺粗,人畜吃水、泡田栽秧都用不完现在大树P剩下这几十株,有一岔答不出水了言语中,流露了惋惜与惆怅。黄昏临近,祭“龙”随…  相似文献   
7.
鹿城写绿     
鹿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首府。东厢老寨山、平山;西壁紫溪山、西山;南临叫阴山、香树山;北隅会鸡关、打银山、老鹰窝。可谓青山拱卫、翠屏护持。城中更有三潭绿水,一河清流和78.3万平方米的公共绿  相似文献   
8.
9.
在全国绿化委员会统一布署开展的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中,我有机会拜访了分布在我市城乡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 一、鹿城香椿古树群 我们来到依山傍水、绿树环抱的朱洗冲村已是下午时分。83岁一脸笑容的村  相似文献   
10.
古碑上的护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碑刻,进入明、清时期,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阶段。有城池之碑,桥道之碑,坛井之碑,神庙之碑,古迹之碑,功德之碑,墓道之碑等十几种。保存下来至今常见的碑刻,大体可分为墓碑,功德碑,记事碑等种类。近年来,楚雄市境内连续发掘出的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鹿城西紫溪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