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明了在半干旱地区收集树种基因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着重介绍了油松、沙棘、榆树、刺槐、华北落叶松等树种基因资源收集的方法、范围及保存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膜棉在吕梁、晋中特早熟棉区较其他棉区增产更为显著,棉花单产由过去亩产皮棉二、三十斤,上升到九十斤。但是在地膜示范推广过程中,低温冷害和高温烧苗时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6个不同种源的油松幼苗生长量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宜半干旱地区的5个油松种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直连BP神经网络模型的森林火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BPNN)用于森林火险预测存在预测精度低、泛化能力差等不足。选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日降水量4个气象因子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林火是否发生作为输出,提出一种改进的网络结构—直连BP神经网络(BPNN-DIOC)以构建森林火险预测模型。该结构在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连接。为了探究该网络的有效性,根据输入层到输出层是否有连接,输出层是否有阈值,分别构建了4个不同的网络模型,并以森林火灾发生较少的太原市和森林火灾发生较频繁的桂林市为例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BPNN-DIOC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BPNN模型;它不仅能够适用于火险发生较频繁的地区,也能够很好的用于火险发生较少的地区,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而输出层是否有阈值对预测效果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晋南盆地混农杨树人工林立木密度与小麦产量关系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在间种地小麦产量不低于 3 750 kg/hm2或减产幅度不大于 28. 0%的前提下.培育杨木中径材的最佳初植立木林行距为 6 m × 6 m、第4年底进行一次间伐.可得到部分小规格中径材.6年生时立木胸径可达到中径材规格上限值.即可轮伐。  相似文献   
6.
笔者针对天然沙棘林生长密集、结实量小的特点,开展了疏伐对其生长、结实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疏伐后,沙棘当年新生枝数量增加近50%,1年至3年内侧枝生长最快,第2年生长量最大,第3年树冠长度增加1倍以上,树冠投影面积增加近1倍;伐后第2年新生侧枝开始结实,第3年至4年结实量大幅增加;疏伐后沙棘株行距保持为1.0 m×3.0 m或1.5 m×3.0 m较好。冬春季风力较大的地段,宜采用带状疏伐,伐后密度不宜过小,带内株行距保持在1.0 m×2.0 m或1.5 m×3.0 m,每带3行~4行为宜。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沙棘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斌 《山西林业》2020,(2):4-5,48
分析了山西省沙棘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龙头企业少、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培育优良资源、创新经营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政策和金融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Carr.)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树种,也是我省优良的乡土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烟、防污能力,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和城乡绿化的主要树种,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但长期以来由于毛白杨雌株较少,实生繁殖受到限制,扦插育苗又多采用冬插封垄方法,成活率低。为解决毛白杨扦插繁殖成活难的问题,1985年11月至1986年6月我在山西农大苗圃进行了插穗蘸泥浆倒置催根处理试验。具体方法如下:一、种条的冬藏及插穗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以杨麦间种的混农形式,培育杨木中径材的合理结构,提出了在间种地小麦减产幅度不超过28.0%(一般情况下亩产量不低于250kg)的前提下,培育杨木中经材的最佳初植株行距为6×6m,4年底进行一次隔行间伐,6年生时立木胸径可达到中径材规格上限值。  相似文献   
10.
杨麦间作的密度配置和行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晋南杨麦间作地的林木因子和小麦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合目前生产水平,提出了不同间作形式下的杨树生长量和小麦产量的关系。认为保持树高和行距相等、株距为树高的1/3~1/4时,杨树基本不影响小麦对光照的需求。间作地杨树的初植密度以株距3m、行距12m,南北方向栽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