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杨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抗虫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在我国杨树分布区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该虫的为害,以农田防护林和四旁树木受害最严重,在华北中原地区甚至成了发展杨树的主要障碍。近几十年来随着害虫综合管理的提出,虽然各地对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但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害虫,1980年至1982年我们就不同杨树品种对光肩星天牛的抗性问题,做了调查研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栎毒蛾是板栗的主要食叶害虫,在临沂地区1年发生1代。7月份开始在树皮缝,伤口等处越夏、越冬。用柴油和米油加农药混合液,涂抹卵块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3.
灭幼脲Ⅲ号防治大袋蛾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郝为全,李吉振,杨怀光,李观静,刘路明,孟庆庭(临沂地区林业局)大袋蛾ClaniavariegataSnellen在临沂地区普遍发生,对泡桐、法桐、刺槐、榆、板栗、苹果等危害最为严重。过去防治多采用剧毒化学农药常...  相似文献   
4.
5.
目前在栽植杨树新区,食叶害虫十分严重。据调查,杨扇舟蛾、杨尺蠖、杨毒蛾和杨梢叶(虫甲)等食叶害虫,近来经常猖獗成灾,对杨树生长造成了重大损失。为避免任意使用农药,消除害虫产生抗药性和环境污染,我们研究了杨树摘叶量、杨扇舟蛾食叶量与生长关系,找出食叶害虫虫口密度与食叶量多寡与树木生长关系,提出合理的防治指标,为实现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提出该虫在临沂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1~2龄幼虫在寄主梢部吐丝缀嫩叶结茧越冬。用敌百虫1000倍液、甲基1605或氧化乐果250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7.
试验证明,用溴氰菊酯、氯氟菊酯、敌敌畏、溴氰菊酯加敌敌畏四种农药浸毒绳,对赤松毛虫幼虫均有良好的触杀作用,杀虫效果在95.6%以上。其中以溴氰菊酯毒绳效果最好,经大面积(13万亩次)推广应用,防治效果平均为85.4%。浸毒绳的农药浓度,一般以15倍为宜,其残效期较长,至25天时平均杀虫效果仍达89.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