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示范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每hm2云杉人工示范林样地内有3种常见的有害生物危害,即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和杉针黄叶甲,感病指数分布为3级、1级和3级。通过化学和烟剂防治手段,病虫害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为白龙江林区森林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白龙江林区森林结构单一,人工同龄纯林面积大,且林龄较小,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和其稳定性差,时有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使有些森林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此分析了白龙江林区森林健康经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干旱河谷不同植被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及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为干旱河谷植被恢复重建中的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造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干旱河谷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和荆条(Vitex negundo)等主要人工林土壤的碳、氮和磷含量,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林型对土壤营养和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白龙江干旱河谷6种植被类型土壤C、N、P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刺槐、狼牙刺、华西小石积、酸枣和荆条土壤C∶N值随土层的加深而升高;6种植被类型土壤C∶P、N∶P平均值均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我国平均水平。6种植被类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化学计量和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的为河朔荛花,其次为荆条,再次为刺槐,因此推荐选择上述3树种作为白龙江干旱河谷造林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4.
连娥 《现代园艺》2023,(6):61-63
云杉是甘肃陇南地区常见的树种之一,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树种。为提升陇南地区云杉育苗和人工造林的成活率,结合云杉的生态习性,探讨云杉的育苗与人工造林技术,以期提高陇南地区的云杉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7~2010年,在甘肃岷山地区开展了羚牛的调查研究,为了清楚了解羚牛对栖身地的选择性,研究人员选用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的估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的栖息环境明显受到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类型及植被起源的影响,其对20°~30°坡度并且处于上坡位的地理环境选择性强;而在坡向的选择性上不具明显偏好。活动范围集中在2 500 m以下的海拔区间,尤为偏好1 500~2 000 m的海拔区间;喜欢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环境中,并且对原始森林具有明显偏好,其次为次生林。在数据分析及其他羚牛栖息地选择的因素组合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羚牛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栋  连娥 《中国种业》2017,(3):34-36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黄连木种子发芽率和不同育苗方式对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木种子吸水性较好,浸种25h吸水量达到了35.2%;不同温度、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大,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100mg/L的萘乙酸和2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12h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采用营养钵+腐殖土进行育苗,能够增加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提高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