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了三门县平原绿化建设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浙江省生态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三门县平原绿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并提出了三门县平原绿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研究,从浙江省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根据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实践,总结归纳了几种退耕还林主要生态治理模式,并提出了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3.
浙东南沿海防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围涂果园,采用"窄带小网型"防护林营建技术,能降低风速36.8%~68.5%,减少落果38.2%~62.5%,提高空气湿度1%~3%,减少蒸发量13.8%,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树生长,可提高产量11.7%~19.3%,该技术宜于南方滨海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海岛风景旅游区三门县蛇蟠岛开展防护林营建及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1)邓恩桉和木麻黄对海岛气候和立地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木麻黄抗风力大于邓恩桉;(2)林棉间作既能降低土壤盐分又能增加经济效益;(3)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乔木与灌木结合的带状林带结构模式,不仅具有明显的防护功能,而且还有良好生态绿化效果。利用本技术构建的防护林防风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对于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海岛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 1年生南酸枣和湿地松为试验材料 ,于沿海岩质典型岸段分别就种植穴大小和磷肥蘸根、ABT生根粉沾根、选用容器苗、覆草、集团造林等共 12个技术组合进行了选择试验。结果表明 ,有利于提高湿地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分别是集团造林、选用容器苗及磷肥蘸根 ;而有利于提高南酸枣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其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技术措施为截干和ABT生根粉沾根处理。试验结果同时表明 ,种植穴大小对南酸枣和湿地松的成活率及其 3年生幼树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也是维系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生态链,对构筑沿海第一道绿色屏障,丰富沿海防护林体系内涵,增强生态保护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于2008年开始在三门县蛇蟠岛海涂开展红树林秋茄引种造林试验,分别采取胚轴扦插和容器苗2种不同类型苗造林,统计不同类型苗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情况。结果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