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WRKY75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遗传改良进行研究极为必要。以赤桉的EST序列为材料,利用电子克隆技术克隆1个与拟南芥中WRKY75高度同源的WRKY转录因子,命名为EcWRKY75,并对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EcWRKY75开放阅读框长为579bp,编码19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395KD,等电点为9.72;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1个WRKYGQK保守结构域和1个C2H2的结构域,属GroupⅡ成员;该蛋白很可能在细胞核中起转录、转录调控或信号转导等作用。该基因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其实验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广西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种质资源叶绿素含量指数的变异情况,对广西具有代表性的普通油茶种质资源叶绿素含量指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西普通油茶种质资源叶绿素含量指数平均值为96.94,变异范围为13.00~412.90,极差为399.90,变异系数为33.83%;种质资源间叶绿素含量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将叶绿素含量指数相近的聚成类,然而种质资源间叶绿素含量指数没有明显的地理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 11 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种源 15.25 a 生林分的生长性状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15.25 a 生红锥种源试验林平均保存率为49.61%,林分密度为825 株 ·hm-2,平均树高 12.03 m, 平均胸径 12.57 cm,平均单株材积 0.087 6 m3,平均枝下高 3.37 m, 通直度 2.96。保存率在种源间 差异不显著;种源间的树高存在显著差异,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平均通直度差异不显著。以树高、 胸径、单株材积、通直度4 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性状评定,云南种源综合性状表现最佳,树高、胸 径、单株材积、通直度性状指标分别超出总体平均值10.64%、5.01%、18.15%、22.64%,分别超出对照 19.05%、6.54%、31.18%、34.44%。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为例,对其森林认证前后的用材林资源进行了资产评估,并通过对比评估结果,分析得出森林认证引起的木材价值的增加幅度均高于营林成本的增加幅度,对林场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三门江林场油茶大苗培育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先进的培育技术方式,树立正确的大苗管理观念,合理使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开展大苗管理工作,提高广西三门江林场的经济效益,改革传统的粗放管理工作方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要求。在此期间,还需制定完善的后期管理方案,提升油茶苗木的生产质量与产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11 a生的西南桦桂中地区引种造林试验林为试材,通过样地调查和标准木树干解析探讨西南桦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西南桦树高平均生长量5 a达到最大值1.98 m·a~(-1),连年生长量4 a达到最大值3.02 m·a~(-1),树高的快速生长时期是造林后5 a内;胸径平均生长在幼林期间增速较快,6 a达到最大值1.56 cm·a~(-1),随后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连年生长量有波动且明显,前后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是在3 a和6 a,连年生长量分别达到2.30 cm·a~(-1)和1.90 cm·a~(-1);单株材积平均生长变化平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11 a平均生长量达到0.014 44 m~3·a~(-1),连年生长量达到0.027 57 m~3·a~(-1),材积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均未出现最大峰值和尚未有相交的迹象,说明西南桦人工林还没达到数量成熟。  相似文献   
8.
衡阳水口山铅锌矿区植被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衡阳水口山铅锌矿废弃地及其周边荒山、农田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调查,计算并分析各样地植物物种的重要值、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调查区内共出现植物29科46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二者占草本种数的57%。(2)各采样地植物种类总体上比较稀少,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较为脆弱,多样性指数H最高仅为1.101,丰富度指数R最高仅为1.478,均匀度指数最高仅为0.666。(3)各采样点物种数与盖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冶炼厂与其他3个点之间多样性指数均有显著差异,而尾沙坝边缘地、康家湾采选地以及废弃农田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多样性指数大小顺序为:冶炼厂>尾沙坝边缘地>康家湾采选地>废弃农田。(4)评价结果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基本能反映出当地植物多样性的整体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岑软3号苗木分级进行研究,进一步规范其出圃规格,提高苗木质量。[方法]以1年生的岑软3号嫁接苗为材料,测量其苗高、地径、叶片数等8个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法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结果]28对性状组合中有22对存在(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保留了82.8%的信息,地径、苗高、叶片数和上部鲜重为主要指标;逐步聚类将岑软3号苗木分成3类;确定其苗木分级:Ⅰ级苗的苗高H≥32.739 cm,地径D≥0.410 cm;Ⅱ级苗的苗高H≥20.666 cm,地径D≥0.323 cm。[结论]逐步聚类将岑软3号苗木分为3类,其中Ⅰ级苗5株,Ⅱ级苗29株,Ⅲ级苗38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