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泾川县农村森林能源建设现状及其对策董彦明袁鹏飞吕孝忠郭全淑建设以薪炭林为主的森林能源工程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大计,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状况,维持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泾川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  相似文献   
2.
提升胡萝卜种植机械装备的技术水平,研制、开发和优化先进适用的胡萝卜精播机械,是胡萝卜产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本着提高胡萝卜播种的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过刻苦攻关,研制开发了2HBJ-4型胡萝卜精量播种机。通过对2HBJ-4型胡萝卜精量播种机  相似文献   
3.
用丙酮、二氯甲烷、苯、苯醇、乙醇等5种溶剂对大果紫檀和奥氏黄檀进行 GC -MS 抽提试验,并对抽提液的总离子流图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和苯的抽提得率最低,乙醇、苯醇和丙酮的抽提结果理想;同种木材不同溶剂抽提液的总离子流图相似性较高,但不同树种间的差异性较大,可利用相关系数进行木材识别和鉴定。综合考虑溶剂的毒性和使用成本等因素,乙醇更适用于红木的快速低毒微损识别。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金马公司已在H1块开展了深部弱凝胶调驱,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调驱运行过程中,出现现场成胶波动,成胶率变差的现象,阶段成胶率仅75%,严重影响了调驱工程的实施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调驱体系成胶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水中溶解氧等因素。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分析弱凝胶氧化降解机理,联系H1块聚合物驱实际情况,研究了影响成胶效果各因素的临界值。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氧含量影响着弱凝胶的成胶强度及成胶时间,在溶解氧含量0mg/L~3mg/L区间成胶强度低并且成胶时间过长,在4mg/L~10mg/L区间成胶效果较好,得到两个临界值分别为1.5mg/L和7mg/L。  相似文献   
5.
以辣椒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法提取了绿原酸,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提取温度对辣椒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745%。  相似文献   
6.
0前言我国胡萝卜的年总产量占世界胡萝卜年总产量的32.4%以上,居世界首位。但是,在胡萝卜的生产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播种和收获环节占用大量的人工,特别是胡萝卜收获环节,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收获时间占用了胡萝卜生产全过程投入时间的40%以上。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胡萝卜收获机械,机械化收获几乎处于空白,极少数国外进  相似文献   
7.
农田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农田碳足迹进而为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以及21个市(州)的农田生产投入和农作物产量等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对碳足迹、碳生态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0—2020年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呈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发生在2016年,其中土壤翻耕、化肥使用为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因素,占比分别为44.74%、30.22%。碳吸收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2006年碳吸收量减至最低值,气象灾害是主要影响因素。水稻、玉米、小麦对碳吸收量的贡献较大。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先波动增长后持续下降的变化,2006年为最大值。2000—2020年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均为碳生态盈余状态,碳生态效率年均为5.150 kg C/kg CE。从空间上看,四川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碳足迹、碳生态效率均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单位面积碳足迹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空间差异和变化幅度差异均较大,主要是因为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应因地制宜,从农资投入、...  相似文献   
8.
木材识别与鉴定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木材识别时的术语、木材识别辅助工具和软件、各种木材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传统木材识别、近红外光谱技术、气质联用技术、DNA法、稳定同位素法以及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识别方法,总结木材识别理念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介绍了高吸水树脂活化油堵水机理,评价高吸水树脂吸水倍数以及吸水后凝胶的状态,120、160、340目高吸水树脂吸水性均较好,可吸收自身体积100倍以上的水;通过实验评价了采用脱水原油、乳化剂,在2%Y-1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不同高吸水树脂浓度的活化油堵水剂的粘温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0.3%、0.5%、0.8%、1%四种浓度下,在70°条件下,乳化液粘度达到8 000~12 000mpa.s,均可稳定粘度20天以上;通过高渗岩心模拟实验得出,高吸水树脂活化油堵水剂封堵率可达到98%以上,高吸水树脂活化油堵水剂能充分发挥活化油堵水技术控水增油的能力,又能很好的利用高吸水树脂吸水锁水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渗大孔道地层堵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袁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43-2245,230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历史分型、天气形势、物理量诊断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来综合分析2009年6月洛阳地区一次比较典型的区域性冰雹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洛阳市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低槽(低涡)型和西南气流型;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和低层切变线的相互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对流发生前,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和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雹云的形成和发展;K指数、SI指数、CAPE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层结的稳定度;高空弱冷空气的侵入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从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天气;只要雷达监测到具有中气旋特征的超级单体风暴时,就可以确定未来将可能发生强对流天气甚至会出现冰雹天气;该过程中VIL、POSH、POH的变化对指示冰雹的发生有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