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泥石流易发性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判断是泥石流灾害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快捷、准确的评判对人类工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流域中,形貌、地质、水文三大条件对泥石流灾害起决定性作用,是泥石流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这里基于对泥石流灾害的机理认识,将泥石流易发性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4个等级,在充分考虑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影响因素贡献的基础上,给出各因素等级的确定标准,运用粗糙集理论获取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度,再依据专家经验确定主观权重,结合相对重要度和主观权重确定各因素的综合权重,进而利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泥石流易发性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陕西省凤县5条泥石流沟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这5条泥石流沟易发性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吴家沟泥石流沟、三台山泥石流沟、后沟泥石流沟、银铜梁泥石流沟、寺沟泥石流沟,结果与实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黄土体稳流崩解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斜(边)坡坡脚浸水常常诱发崩塌、滑坡灾害。为了探讨其崩塌机理,尝试研制定体积黄土体稳流崩解仪器,用于模拟黄土边坡在不同浸水条件(不同浸水深度、不同浸水方向、不同浸水范围)下的崩解全过程,获取崩解时间、过程、现象,得到黄土在不同浸水条件下的耐崩解系数、崩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以指导黄土边坡灾害防治与研究。该仪器除具有成本低、占用空间小、操作灵活方便等特点外,还能有效限定模拟边界条件,模拟多种浸水—崩解状态;试样规格可依取样难易程度确定,调整方便;试样与崩解仪器合理协调,试验参数同步获取。运用此仪器对原状离石黄土进行了崩解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可采取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不同模式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计量出发,从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与会计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前黑龙江西部富裕县玉米的主栽品种吉单66多年来表现较好,为进一步探索气象因子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研究出玉米产量预估模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以玉米品种吉单66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其生育期内气象因子及玉米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有效穗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与产量相关性很强;从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看出,6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和8月平均气温、9月降水量对玉米吉单66产量影响大,相关性强,其中9月降水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4个气象因子为正相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2种玉米产量预估模型。经过对比分析,2种产量预估模型均比较精准,适用于吉单66玉米品种及其他黑龙江西部玉米品种产量预估,为今后黑龙江其他地区产量预估模型的建立及农业气象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8年5−6月在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富裕县,通过设置玉米大垄双行浅沟覆膜种植模式(FM)和裸地(CK)对比试验,对两种模式的地下5cm表层土壤温度和地上5cm近地表气温进行24h连续观测,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的温度变化及差异,并进一步评价浅沟覆膜种植模式的增温特性和优势。结果表明:浅沟覆膜种植模式相比裸地有显著的增温效应。增温主要在玉米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前期,即破膜放风前,表层地温和近地表气温分别显著提高2.8℃和6.1℃。白天和夜间温度均有升高,增温作用白天大于夜间。在幼苗生长后期,即破膜放风后,表层地温和近地表气温略有下降,但降温主要在白天,夜间增温作用明显,温度日较差平均减小3~4℃。覆膜时段表层地温和近地表气温的日最低温度表现为一致增温,表层地温的最低温度显著升高2.0℃。浅沟覆膜种植模式较裸地积温增加35%,约提早生育期8d。研究结果表明浅沟覆膜种植模式在玉米出苗及幼苗生长期增温效果明显,能够减轻玉米苗期低温、大风等灾害的影响,可以为提高玉米对热量资源的利用率、科学引种和优化种植结构等提供依据。该模式全程机器作业,操作容易,便于大范围推广,在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寒地玉米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3只平均体重为44.8kg的杂种公绵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饲喂粗蛋白水平由7.6%~13.0%的12种典型混合日粮。结果表明:随着日粮粗蛋白水平(CP)的提高,日粮粗蛋白(CP)、干物质(DM)、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逐渐提高,其相关关系分别为CPD(CP的消化率,%)=8.70+4.84CP(%/DM()n=12,R2=0.88,P<0.01);DMD(DM的消化率,%)=45.40+2.14CP(%/DM()n=12,R2=0.65,P<0.01);OMD(OM的消化率,%)=42.85+2.31CP(%/DM()n=12,R2=0.67,P<0.01);ADFD(ADF的消化率,%)=19.08+3.05CP(%/DM()n=12,R2=0.66,P<0.01);NDFD(NDF的消化率,%)=26.81+2.64CP(%/DM)(n=12,R2=0.63,P<0.01)。  相似文献   
7.
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大多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可用于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发生的预测。然而,西花蓟马在自然界中接触的不是恒温,而是昼夜波动的温度。论文旨在比较恒温和昼夜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用恒温构建的西花蓟马生命表结果来预测自然条件下蓟马种群发生动态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在恒温(26℃)和均温相同的昼夜波动温度(20-32℃)条件下,构建西花蓟马实验种群在菜豆豆荚上的年龄-阶段特异生命表,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的生活史和种群参数。因为卵的孵化率随着成虫年龄变化,所以根据孵化卵的数量来计算年龄-特异繁殖率,以准确揭示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用bootstrap方法来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用U检验(Mann-Whitney test)(Sigmaplot 12.0)估计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恒温和波动温度对西花蓟马的成虫前期发育历期、总产卵前期、成虫前期存活率以及生命表参数等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等影响不显著。西花蓟马成虫前期发育历期在恒温(11.86 d)下显著长于在波动温度(11.36 d)下。总产卵前期在恒温与波动温度下分别为12.50和11.37 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成虫前期在恒温下存活率(0.48)显著高于波动温度下存活率(0.44)。西花蓟马成虫寿命在恒温(雌虫13.56 d,雄虫10.15 d)和波动温度(雌虫11.37 d,雄虫9.71 d)下无显著差异。西花蓟马繁殖力在恒温(35.38卵/雌)和波动温度(34.74卵/雌)下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在恒温下分别为0.121/d、1.129/d和7.538,在波动温度下分别为0.127/d、1.135/d和8.831。西花蓟马在波动温度下的种群增长要比在恒温下快。【结论】与自然的昼夜波动温度条件相比,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了许多生命表参数,从而影响种群动态监测结果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