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339篇
  393篇
综合类   2209篇
农作物   300篇
水产渔业   213篇
畜牧兽医   1238篇
园艺   348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曲霉病是由多种曲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尤其是烟曲霉和土曲霉。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在几乎所有家养动物和鸟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均发现有该病。该病主要是一种呼吸道感染,也可转变成全身性感染,但不同动物感染组织嗜好性不同。家禽和其他鸟类最常见的病型是肺脏感染,牛最常见的是真菌性流产,马是喉囊霉菌病,犬最常见的是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毛白杨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在进行相应的遗传分析基础上,构建核心种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毛白杨种质资源库建设、引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树种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16对荧光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272份毛白杨和白杨杂种种质不同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期望杂合度,计算每个样品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然后对所有样品根据贡献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通过比较贡献率最高的前50%、45%、40%、35%、30%、25%、20%和15%取样比例获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等,分析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确定其合适的取样比例。  结果  随着取样比例的降低,Ne、I和He值均在升高,均大于原始种质相应数值,而且He值均大于0.5,表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原始种质的He值小于0.5。按照25%取样比例,得到前68名种质,其中包含18份杂种种质以及所有省份选出的部分优异种质。所得到的Ne、I和He分别是2.761、1.094和0.539,均大于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和0.432。t检测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68份种质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核心种质。北京的种质与河北的种质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97;与山西次之,为0.990。  结论  毛白杨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比例是25%,最佳取样范围为20% ~ 40%,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适当降低至15%,如果基数较小,可以升高至45%。He、Ne、I等均表明这些核心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种质遗传变异丰富,聚合了亲本的优良等位基因,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杂种种质是毛白杨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资源。建议相关部门或者育种者要高度重视白杨杂种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北戴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的建设效果,通过海洋调查,对比分析了人工鱼礁建设前后该海域水质环境、沉积物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的海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水质指标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氨氮含量较低;浮游动物的丰沛度高于对照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丰沛度均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松、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措施,能够提高前茬玉米地大豆种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环境因子相同的黑土区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y-PCR,qPCR)和PCR-DGGE技术,解析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在不同连作年限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连作7年以上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明显低于轮作和连作4年以下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替,是根际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缓慢累积的过程,直到连作7年才足以被检测出来。连作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连作4年根际真菌群落组成丰富,多样性较高。而连作7年以上和轮作处理的大豆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 067 7~3. 071 5,低于连作2年和连作4年处理,同时连作7年处理真菌群落组成与轮作处理相似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作土壤被称作抑制性土壤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各级农业工作者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开展着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活动。笔者从多年来植保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前存在诸多促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有利条件。1更新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理念,减少农药投入量随着科学发展,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引入了经济阈值的理念,即科学计算投入与产出。同  相似文献   
8.
我市三阳乡某养鸭户购入“江南二号”蛋雏鸭1200只,前期生长发育良好,29日龄开始发病,34日龄时出现死亡。发病前普用氯霉素拌料饲喂,用于防治肠道疾病,38日龄时死亡46只,经诊断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北研3号 抚顺市北方农业科学研究所1999~2006年以05B-91为母本,05B-9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选用23日龄杜长大杂交仔猪60头,随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头,试验组在仔猪中添加8.11%的人工乳。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使用人工乳可提高仔猪日增重9%,增加采食量3.62%,改善肉料比13%,而且饲料成本还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