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适用于广西石山地区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策略,在广西大化县开展了田间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和对靶施药防控试验。2021—2022年草地贪夜蛾性诱监测结果显示,该地区每年4月上旬、7月上中旬及11月中下旬出现明显蛾峰,其中11月中下旬诱集蛾量最大。2022年对靶施药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苏云金杆菌G033A与氯虫·甲维盐颗粒剂的混合配方在受害植株及其邻近植株处局部撒施,防治效果在70%以上。相比传统的全覆盖式撒施,该方法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能显著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现省工且高效的防控目标。研究成果为广西石山地区针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三氯化铝为显色剂,在波长400 nm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芦丁在1~16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44%,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28%,0.89%,0.92%。此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可用于测定桑叶提取物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世界性重大迁飞害虫,自2019年入侵我国西南地区后迅速向北扩散,严重威胁我国粮食作物生产安全。挖掘和筛选本地优势天敌,对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夏季在广西南宁市和北海市野外开展草地贪夜蛾及其天敌调查时发现2种草地贪夜蛾幼虫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和斜纹夜蛾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rodeniae Rao & Kurian。本文详细记述了这两种幼虫寄生蜂的形态特征,以期为今后筛选和利用草地贪夜蛾寄生性天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蓝狐准备配种期为10月底至翌年3月份。即11~12月为准备配种前期,1~2月为准备配种中期,翌年3月为准备配种后期。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进展缓慢,评估机构运作艰难,评估方法不够完善,景观评估无章可循,都阻碍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林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编写评估教材,完善评估方法,培养林业系统专业评估师,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狐狸妊娠期的营养水平是全年最高的,因为母狐不仅自身的新陈代谢与换毛需要营养,而且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为产后泌乳积蓄营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南雄市竹博园总体规划。该规划方案把自然山水与竹文化紧密结合,以时间为轴线,突出6个主题——“竹的起源”、“竹与文化”.“竹与民族”、“竹与人类健康”、“竹的综合利用”和“竹的发展和未来”。重点表现竹文史化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企业对产品实施碳足迹评价和碳标签标示,作为企业内部提供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改良产品工艺的依据,并用于向公众或其他第三方公布其产品的碳足迹信息,以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夹肉杏仁饼的碳足迹评价和碳标签应用进行概述,具体阐述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步骤和碳标签应用的注意事项,为国内食品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和碳标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采用最优化数学模型——非线性规划方法,对拟建贮木场的楞深、装车线长度和装卸桥跨度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拟建贮木场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