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林丹烟剂防治黄脊竹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脊竹蝗是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掌握黄脊竹蝗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使用林丹烟剂进行灭虫试验,结果表明在傍晚大气呈逆增,风速在1m·s-1以内时施放,防治效果可达96%以上,因此,此方法可在竹蝗暴发时应用,为黄脊竹蝗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26年生楠木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C储量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楠木林乔木层C储量为61.7 t.hm-2,小于杉木林乔木层C储量(72.7 t.hm-2);而楠木林林下植被层C储量为1.5 t.hm-2,大于杉木林林下植被层C储量(1.0 t.hm-2)。楠木干材的C储量较小,仅为杉木干材C储量的71.1%;但26年生楠木人工林尚未达到蓄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阶段,因此仍具有较高的固C潜力。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发展工业原料林的重要性和优势,指出潜在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福建省发展工业原料林的障碍之一。只有实行林业分类经营,才有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目前,工业原料林的树种组成比较单调,既有经济效益高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生态问题。合理的布局、在景观水平上的树种配置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将是缓解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于2022年,在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以不同林龄(8、27、36 a)的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木荷与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混交对不同年龄林木生长及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交可促进不同年龄段木荷的生长,但混交除对8年生杉木生长稍有促进作用外,显著降低27年生杉木的生长,36年生杉木生长稍低于纯林。(2)混交对木荷、杉木叶功能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两树种在不同年龄的部分叶功能性状指标存在差异(P<0.05)。(3)混交并未显著改变两树种的叶功能性状与林木生长关系;但叶功能性状指标显示,混交后两树种采取了不同生存策略,其中木荷采取获取型资源利用策略,而杉木则采取保守型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杉木叶色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叶色类型光合作用的特征,以20个杉木单株为试验材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20个单株的叶色存在显著差异,可按聚类结果分成两类,其在蓝黄色轴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两种叶色类型杉木在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特征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速生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开展遗传测定,基于10年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析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评选出早期生长表现优异的家系和个体。[结果]1~5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均稳定上升,5年生时分别达到0.99 m和1.4 cm; 10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8.66 m、12.1 cm和0.076 37 m3,年均生长量分别达0.87 m、1.2 cm和0.007 64 m3。10年生杉木测定林树高、胸径及单株立木材积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23、0.585和0.599,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35、0.278及0.285,受到明显的遗传控制。以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高于5%为标准,筛选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立木材积分别达9.21 m、14.1 cm和0.104 3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8%、4.5...  相似文献   
7.
2019年在福建省建宁国有林场对香椿、多穗柯单一经营模式和香椿、多穗柯复合经营模式的8年生林分的生长效应和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表明,香椿、多穗柯经合理配置和人工调节可以形成复合林分,无论是香椿,还是多穗柯生长状况良好.8年生复合林分,香椿单株材积可达0.0403 m3,多穗柯嫩叶、嫩枝鲜质量平均达2.54 ...  相似文献   
8.
<正>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在马尾松、湿地松、黄山松、黑松等松属植物上,具有去湿、利尿、安神等功效,古人称之为“四时神药”,是一种值得种植发展的中药材品种[1]。近年来,尤溪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松木资源(松林面积8.73万hm2),开展茯苓松蔸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总结出茯苓松蔸栽培“八项”技术措施,为林农增收致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