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林地生物量的估算方法、遥感估算模型的分类、遥感经验估算模型和遥感经验估算模型的可移植性方面概述了森林碳汇研究中的生物量估算研究进展,分析了在竹林碳汇研究中移植前景。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4 种类型果袋对5 个梨品种果实质量、外观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花梨果实质量以单层黄袋为最大, 新世纪则以双层黑袋为最重。果袋类型对不同品种果实外观有明显效应。套用双层果袋果面黄白色, 色泽一致, 光洁, 果点不明显, 同时果皮厚度和果肉石细胞数量有所减少, 果肉含水量略有增加, 糖酸比发生变化。梨果实采用新型果袋套袋,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达到高投入高产出的要求。表3 参2  相似文献   
3.
通过3种不同造林方式的研究, 结果表明, 板栗实生苗造林当年嫁接、种子直播造林翌年嫁接和实生苗造林翌年嫁接, 首次成苗率都在77. 00%以上。经过第2次少量补接可达到全苗。苗木生长良好, 生产上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4.
1993年建成8 hm2板栗早果丰产园, 经4 a栽培管理, 栗实的平均产量达1 195. 2 kg hm- 2, 结果表明, 实施的这一套综合技术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杉木迹地和非迹地重新造林后一些树种生长结果的情况和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杉木迹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平均分别下降了35.59%,55.55%和33.94%,脲酶和蛋白酶分别平均4下降43.06%和22.63%。杉木迹地上林木早期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速生树种。但利用杉木迹地时采取深翻改土和施基肥加强土壤管理等措施,青梅、板栗和银杏早期产量分别达到24.5t.hm^-2,1.2t.hm^-2和0.3t.hm^-2,同样能取得早果丰产。表5参6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 ,翠冠、清香和脆绿 3个梨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早果、高产和优质的特性。建园初期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和拉枝促花结果是早产的主要措施 ,建园第 3年产量达到 1 0 4t·hm-2 ,可收回 84 6%的总投资 ;第 3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 363 4%。园地自然生草 ,以草喂羊 ,羊粪还园 ,达到覆盖园地、肥土、壮树和保持水土的良性循环。施用商品有机肥 ,少施化肥 ,果实套袋 ,少喷农药 ,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表 6参 4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表明, 由野生板栗嫁接成的板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砧木未能及时彻底抹芽去蘖, 导致接穗死亡。基部茎粗1. 2 cm以上的野生板栗均可以嫁接利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北果梅桑白蚧的发生及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发现,桑白蚧在本地每年发生3代,以若虫和雌成虫为害果梅2年生以上枝条,吸取枝条养分,造成减产或植株死亡,第1代若虫高峰期发生在5月中旬至下旬,此时正是果实接近成熟期,禁用药剂防治,根据生产实际需要,设置了化学防治试验,于黄梅采摘后首次喷药,间隔15d再次喷药。试验结果表明,桑白蚧介壳初步形成后化学防治仍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尤以40%,速扑杀600倍液喷杀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9.1%。  相似文献   
9.
涉农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场所,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培养更多“学农、知农和爱农”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本文对高校现有教育基地资源进行分类,分析现阶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开拓新实践基地、组建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丰富耕读教育活动形式及加强宣传。涉农高校可从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现状及学生实际出发,加强校地合作,开设与新农科发展相适应、适合学生参与的耕读教育课程,创建特色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毛竹林经营劳动力不足、经营水平低下、效益下滑等原因,致使浙江湖州一些毛竹产区出现许多因放弃管理而导致的退化毛竹林。将退化毛竹林改建为珍贵树种林基地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安吉县报福镇汤口村,选取紫楠、黄山栾树、浙江樟、红豆树和榉树等5个珍贵树种对11.2 hm2近6年无人管理的退化毛竹林进行改造,结果表明,经过4年抚育管理,各树种生长良好,对造林立地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树高、胸径生长达到预期目标,退化毛竹林改造为珍贵树种林取得初步成功。研究结果为退化毛竹林改造成为高价值珍贵树种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